眼花岭,有一个美丽的来由。因为海拔800余米,住在那里的村民每次把东西挑上来,再看看山下,就会觉得眼花。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里叫作眼花岭。
“土市乡是离县城最远的乡,新安村是离土市乡最远的村,眼花岭则是新安村海拔最高的自然村。”耿直憨厚的村民罗冬顺吹着胳腮胡子对我这样说。是呀,相对是喧嚣的城市,这里可算作是边陲;相对于热闹的新安村,眼花岭更显得与世隔绝。这里草木郁郁葱葱,山涧流水淙淙,天空晴朗如碧,群众生活自给自足,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吧!
亲临眼花岭,心头澎湃着一股难以忘怀的乡愁。若干年前,我的家乡不也是这样一番风景吗?只是现在,家乡的树砍光了,河里的水不能游泳了,菜地里的菜也有了农药残留;绿水青山、鸟语花香的场景少了,群众的物质生活上去了,幸福指数却并没有上去!
六月的一天,我和村里的两位干部去眼花岭,哒哒哒哒”,摩托喘着粗气,在蜿蜒盘旋的泥巴路上艰难地攀爬着。沿着45度坡向上看,头顶就是蓝天白云;再往下看,天哪,这不是“登天云梯”吗?真是步步惊心呀!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老乡,正拖家带口、手扛肩挑往眼花岭走。虽然他们挑东西有点重,但路边就是茂密的森林植被,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丰富,走在画一样的风景里,应该也是一种享受吧!
上了眼花岭,映入眼帘的是成排的泥墙房,一棵百年老粟树直问苍天,芭蕉叶儿在风中婆娑,一切都是那么静好!
深入眼花岭,你会感觉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朴。十几户人家,不管在不在家,家家户户都大门敞开。这使我想起孟子所说“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山村画面。
一棵老桃树,满枝的桃子把整个树都压弯了,地上、树干上满是“黏黏果”;两棵红豆杉,守卫着通往最高峰的路,仿佛在说:想进入世外桃源,先过我这一关吧!为欢迎我们,有村民从自家地里背着两个大西瓜切开,咬一口,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西瓜!
村民罗表元的家建在路的头顶,虽是泥巴房子,却有一种据险扼要的感觉。走近罗家,房前是一个电视接收器,一要朝天水管,水是二十四小时往外流的。罗表元在家,坐在大门边,安详地吸着他的“喇叭筒”,空气清新,厨房里正煮着回锅肉,而柴火正是就地取来的干竹片。往上看,吊脚楼前一名七岁女娃,穿着红衣裳,躲在奶奶的身后,怯生生地看着我。
罗冬顺的老父亲,光着板子端坐在自家门口,呆呆地看着我们。他家的自来水最有特色,一根竹子劈开两边,往屋后的山泉里一插,源源不断的自来水就这样来了。
要离开眼花岭了,我想,这不正是习总书记所指的,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吗?
远方的客人,如果你累了,请你来眼花岭吧,这里还保留着“篱笆女人和狗”的原始状态!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梁利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