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亲阴阳相隔已经一年有余,这一年余来让我梦里几经迂回,感觉生与死就那么一线之隔,当我想着,念着,父亲则像一个影子一样时左时右,而回到现实中时,我才伤感地认识到父亲已经长眠于地下。
那年,可谓六月飘雪。父亲面临着妻离子散,而我们孩子不仅面对与母亲和小弟弟的分离,更面临失去学业,真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在暑假前夕,我和大弟弟还在宁远清水桥舅舅家读书,刚放暑假,父亲就来接我和大弟弟,并且告诉我们将不再清水桥读书,我不但不感到遗憾,反而有种脱离苦海的感觉。早就领教够了舅舅重男轻女的思想,每次我跟弟弟吵架,或者我做错了什么事时,舅舅总会指着我的鼻子说,你别不知好歹,你是搭着你弟弟来读书的,否则你根本没有书读。我总觉得舅舅太傲慢和偏见,但是反抗的结果只会遭到更加的指责,那样的寄养我一点也不快乐。
四五十里的山路,大弟弟骑在父亲的肩膀上挥舞着小手,如同赶马鞭一样,口里喊着:“驾,驾,驾!”稚嫩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父亲在大弟弟的运动之下,身体不平衡的歪斜着,为此,他们父子的背影就在我的记忆中保留了下来。虽然不曾懂事的我,但是看到那一幕也好一阵感动,至于感动到什么程度,还不得而知,毕竟是孩子,达不到那种深度,再说很多孩子也是容易健忘的,例如我的大弟弟一直不肯记得父亲那些曾经的过往。
回到家没有多久,父亲和母亲就在秘密地商量什么。我感觉父亲的眼里闪烁不定,口里又吞吞吐吐似乎有难言之隐。当然,孩子的我们才没有那种明察秋毫的眼力,只管娱乐我们的童年。
只是,父亲的叹息越发沉重起来。而母亲看似在唱歌,可又总是唱出眼泪来。那么唱出的并不是什么幸福之歌。虽然母亲唱的是《幸福在哪里》,可想母亲在问幸福。
可怕的事情到了还是来了。父母的离异几乎像戏剧般的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曾经怨恨过父亲:“爸,你没有本事让我们上学,你凭什么要和母亲离婚?都怪你,都怪你!”不乐观、不豁达与父母的关系牵连太大了,这是我从童年到中年一直的认为。
父亲自从母亲带着小弟弟走后,他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家中光景本就不怎样,没有母亲,父亲就成了孤掌难鸣。穷愁潦倒往往让人的心里起着变化的,特别是看到那些伤感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中那些不幸的主角,往往会与自己的身世比较一番,然后也会伤感一番。
有人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容易走极端。我确实开始走极端。自杀未遂,我想这不是老天爷冥冥中保护着我命不该绝,而是父亲在关键时刻出现,阻止了我年幼无知的愚蠢。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傻事呢?”父亲夺过我的药瓶子,“你们没有娘,还有爸啊。”可想而知,父亲对我愚蠢的痛心。他知道原因的所在,我看着父亲立马挨东家走西家的为我筹资学费,那语言,那眼神带着哀求。我想,那以后我变得忧郁,变得重复累赘,变得像个祥林嫂一样见人就诉苦,与我那时候的遭遇有密切关系。
“好好读书。”父亲在那个下着小雨的天气,把我送到学校临走时候说的。父亲可说一直在雨中,来时把一把伞给了我,走的时候又冒着雨,我想把伞给父亲,可他说,“这伞,你留着,我是大人淋雨习惯了,小孩子不同,淋不得雨。”
父亲后来风湿病又患上脑梗塞导致瘫痪,我认为与那个时候风里来雨里去有直接关系。
我最终没有像父亲说的“好好读书”,倒不是父亲要终止我的学业,我是在一番痛苦的细思量后,知道了“个钱逼死英雄汉”的俗语。虽然母亲带走了小弟弟,但是我们还有姐弟妹四个,倘若都读书,那学费对于老实忠厚不懂得怎么赚钱的父亲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在读书和做人哪个最重要做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后者。当然我也无奈地选择了后者。
“都是我不好,让你读不成书。”父亲清楚地知道选择不读书不是我的本意,而是逼迫无奈。父亲转过身子擦眼睛,一边唉声叹气,继而投入繁重的体力劳动了。记得父母离异的日子里,父亲可能为了减轻他对孩子的愧疚,总是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烧火做饭,等我们起来时,饭菜已经摆在桌上了。
“孩子们,你们吃饭,我已经吃完先出去做事去了。”父亲说着,就背着一把斧子拿着一把大柴刀出了家门,他那脚裤管卷得老高,我看见他的小腿似乎比平时更青筋暴起,而且显得短而粗,我知道那是过重的体力劳动所致。
后来我不知怎么的,爱上了文学,无事也喜欢涂涂写写,居然被好些人称赞,说我是才女,只可惜书读得太少,才小学毕业,不过我的文采早就在高中以上。别人这样说给父亲听,父亲对我更是充满内疚。
“燕儿,都是我不好,把你给耽误了。”父亲对我说这话时,眼里心里都透着痛心。
“爸,我不怪您。”我嘴上说着不怪,心里还是怪着父亲的。父亲知道我口是心非,他清楚着。
父亲更起早贪黑,做事更没完没了。我知道“好汉难养三把口”,他一个人养我们这么多孩子,无疑超出了他本身的负荷。他整天汗流浃背,而且日渐消瘦。
“爸,您能不能歇息一下。”我于心不忍。
“没有事的,山里好多事情的,我得做完。”
人生没有可以做完的事情。人到中年让我清楚地知道,人到死也做不完的,只是尽力而已。
父亲真的没有把事情做完就撒手人寰了。我哭倒在父亲冰冷的身旁,因为我也没有把我的事情做完,更没有尽孝在父亲的身旁守候他的临终。这是我今生的最大的罪过,让我忏悔一生。
父亲已经长眠地下,每每回忆,让我忍不住悲痛流泪,乌鸦反哺,而我没有能尽到这个孝道,而真应了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算是选了一块好地,背靠一座山,守望一条河,记得他曾说背着山踏实,看着河流心里顺畅。如今的他是否如他生前所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心里每想起父亲心口就发疼。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王翎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