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是世间最简单明了的颜色,人一出生黑发白肤,白珠黑瞳,眼里就敏锐地感知白天黑夜和黑白之间过慢慢划过的晨昏,人生的种种梦想就在那时开始埋下了种子。
黑白中有时间的交替,有无声的灿烂。所谓的阴阳虚实甚至人间的善恶都由此衍生而来。无数的哲人和一流的思想家都从中获得启迪。无数的艺术家在其中沉潜拿捏,获得最具有美感的分寸。
黑白梦不是白日做梦,而是在把人生的寄托付诸于白纸黑字的挥写,在黑白之间思考、构建、挥洒和留连,是黑色的精灵在白色的舞台上上演或喜或悲或平静如水或炽热如火的人生。因此每一个书法人都有一个黑白梦。
人生不能否认一些偶然的机缘的改变,让那根未知的曲线更加神奇而迷人。对此,每一个习书者我想是深有体会的。世间那么多彩而充满吸引和诱惑,而选择简单的黑白是单调了一些,也增添了世人的很多不解,而这些不解让路途愈加孤苦。笔墨更多时候是自我倾诉,或是和古人神交,细到每一个点挑曳带。因此伺候它,聪明、勤奋、大胆、细腻、坚持、有意无意的心态一样都不可缺少。
在身外这世间人人奔着活色生香的种种诱惑,谁还有去揣测那隐秘而有意味的心电图,那太耗费心神而常无所得,还是在股票香车美女的大潮中游他个筋疲力尽吧。
世上有百媚千红,而我独爱的就是那一种简单的丰富,这是痴,这是近乎色盲的选择,这是对现实规则视而不见的超越。如阿基米德在海滩上面对士兵的刺刀时的高嚷:别挡住我的太阳,如庄子面对现实的名利诱惑脱下躯体的华丽包裹,只顾把精神化蝶翩翩飞翔。
选择寂寞而永恒的黑白之美,是一种甘美的苦役。
选择书法,是一种向孤高的攀登,是清苦的腌熬,有时需要殉道的精神。书法像杜甫带着苦味的药香的诗,像李白带着世态炎凉的呛人的酒,它带着由内向外宣泄的气息,也暗示了那心中隐秘曲折的表达。
诗言志,歌抒情,书为心画。书怎样传达心声?用一根根线条去追随那根柔弱的思想的苇草,用点去敲击心灵的火花,用点线组合的不同节奏变化去追索那难以琢磨难以言说的心跳。颜真卿的坚强有力,王羲之的清和淡远,弘一的平静绵长,东坡的沉郁欢悦正穿越千百年破空而来,让我们聆听领受心灵的倾诉和欢歌,低吟和呐喊 。
两千年前的圣者对着不倦流逝的江河发出叹息,叹息里有对人生的珍视,有不断追寻的力量。伟人的一声“不舍昼夜”的叹息,让无数的书生焚膏继晷,秉烛夜读,他们是懂得叹息背后的心声——“岁月无情,人生苦短”。面对古往今来无数先哲的心灵图画,我们何尝不要去日思夜想,昼夜兼行。
我们已经好多天没有对着灯影去挥写,哪怕肥皂剧多么无趣;我们已经好多天没有和古人书帖神交,品读无声的灿烂的心灵图景。世间的喧嚣和艳丽不知间迷乱迟钝了我们的耳目,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我们不知间在声色晕眩中失去了“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的感受能力。再高挑挺拔的身材在岁月之下终成委顿,再丰满玲珑的躯体经秋历冬终成干瘪,因为这一切抗不过岁月的刻刀。堪破这一些,与其做那些无谓的强求,不如在精神上求得充实宁静安然和敏锐。
纸上的行旅,黑白的经营,是千年来无数读书人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孜孜以求创造了无比灿烂的心灵图画和有情书章,并从习练中获得心灵的自然宁静。那些穿过漫长岁月的沉埋而最终战胜了岁月的黑白佳构,纵然泛着微黄,却增添了凝重和隽永,时间的刻刀最终刻下了永恒,那是古人细微而分明的心跳啊!
“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这是一代圣人孔子的临终叹息。周礼,是他一生的梦想,孔子是幸福的,哪怕狼狈如丧家之犬,依然怀揣周礼的梦想;黑白书章就是书法人的灿烂美梦,让我们携梦日夜兼行,摆脱得失的纠缠,丢掉天人的怨尤,书写岁月的梦幻般的书章,因为人生有所托,就不会太失败。
来,让我们携手前行,如手指充满情感地划过那无声的黑白的琴键,“纸上琴声”与指上琴声,谁来得更隐秘而迷人?
“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我的耳边又缓缓传来方文山那深情而飘忽与书法有着相同质地的中国风。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蒋三雄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