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远:首家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

  宁远县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

  宁远县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

宁远县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

  红网宁远站9月7日讯(通讯员 李丽恒 魏颖辉 徐艳)9月3日,宁远县首家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纪念馆位于宁远县一中旁边,是一处约200平米的自建房。

  采访中,宁远县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创办人欧阳大柱告诉记者,作为一名80后,他从小聆听爷爷、外公讲述抗战历史。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得知湖南民间还没有抗战纪念馆这一情况后,欧阳大柱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历史资料,收集抗战纪念品,自筹资金创办了宁远县首家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分为前言、日寇入侵宁远、宁远人民的抗日斗争、宁远籍抗日名将、宁远抗战纪念建筑物和抗战遗址等几个部分,目前收集了一些实物和历史文字资料,力图再现宁远抗战历史的恢宏史篇。

  记者翻开1942年版民国《宁远县志卷第七》103页记载宁远人民踊跃应征的首绩,赫然写道“自征兵以来民皆踊跃应征,无巧避者,故湖南七十余县考征兵之绩,首宁远焉。”八年抗战八年泪,仅1937于1941年,宁远籍为国捐躯官兵达404名。

  欧阳大柱告诉记者,他已逝世的爷爷曾经就是一位抗战老兵,外公曾经参加过村里的抗战自卫队,从小就听说过日寇入侵和抗战的故事。从小听着抗战故事长大的欧阳大柱萌生了自己写一本宁远抗战史的念头,通过走访了解、查阅资料他还编写了一部反映抗战史实的书籍《宁远抗战史》。

  走进宁远抗日战争纪念馆,斑驳的桐油灯、纺车,当年抗战时期宁远很多妇女和老人在桐油灯下织纺棉线和布匹送往前线支援抗战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纺车是抗战时期民间织纺棉线支援前方抗战时的战略物资生产工具,当年欧阳大柱的奶奶使用过,距今有70多年的历史。当年日军侵占宁远后,到处抓挑夫、抢劫财物,日军规定挑夫一岁挑一斤,年龄越大,担子越重,走不动就一刀捅死在路旁。这个竹箩筐见证了日军侵略的历史,当年欧阳大柱的外公被日军强行抓去当挑夫,他乘天黑把竹箩筐扔在村道旁的地窖里逃走,后来外公又把这个竹箩筐捡回来保存至今。

  梭镖、红樱枪在宁远抗战时期民间用来抵御外侮,是保卫家园的常规武器,抗战时期欧冠在宁远领导的抗战自卫团曾专门组成梭镖队用来组织对敌的近距离白刃战。

  “我觉得很有必要让现在的人了解我们先辈们为了抵御外寇所做的贡献,宁远籍的优秀青年那段热血报国的历史让宁远人民引以为荣,在宁远这块热土上还培育了很多抗日名将。我希望通过办纪念馆让宁远现在的年轻人都能了解这段历史。”采访最后,欧阳大柱告诉记者,虽然自费收藏了不少民间抗战实物,但他还是很遗憾地表示,由于民间纪念馆力量不足,有关日寇入侵宁远的图片史料实物比较缺乏,为了丰富馆藏资源,以物见证宁远抗战历史,讴歌民族脊梁,弘扬时代正气,他通过微信向社会发起关爱老兵 重走爷爷抗战之路志愿者联盟的号召,希望更多的人为抗战纪念馆提供实物证据和抗战真实故事。

  据悉,这也是湖南省第一家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宁远县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开馆填补了湖南民间抗战纪念馆的空白。

来源:红网宁远站

作者: 李丽恒 魏颖辉 徐艳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5/09/07/221550.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