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永州站10月9日讯(通讯员 李先志)“‘9.4’蒋某溺水事件,就是我们村采用法治思维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典型事件。溺水者家属不仅没有吵闹,还给勇救蒋某上岸的群众送了一面锦旗。我们村还特地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号召村民向救人的英雄学习。”10月8日,全国劳模,蓝山县毛俊村支部书记廖仁旺,谈及村里的依法治村工作绘声绘色。
毛俊村是个湘南大村,村民来自11省(区)72县。在5000多的村民中有唐、李、陈、吴等103姓,素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之称。由于,人多姓杂,毛俊村曾一度是当地有名的“失控村”,村里形成了“108大”和“36浪”等两大班派势力,而该村吸毒贩毒人员数量曾占到全县的三分之一,刑事治安案件占毛俊镇的70%。
为改变这种局面,2005年该村刚上任的村支书廖仁旺在县委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打出了系列依法治村的“组合拳”: 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治安大队,对顽固分子进行严打,利用亲属做内部分化工作,邀请法制专家上门办班,开展以普法为重点内容的“毛俊村思想解放大讨论”,让全村村民受到了一次法制教育的洗礼。经过长达237天的集中整治后,毛俊村被侵占的集体资产陆续收回,帮派组织也全部解散。在村里的帮助下,廖国建、曾昭正等原来的“黑老大”也浪子回头,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现在,通过几年的发展,毛俊村已正气取代歪风,并步入“归心实意谋发展”的正途。该村不仅是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农村示范村”,还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集体收入由 2006年的131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330万元。
毛俊村的巨变,只是蓝山县358个行政村依法治村促进和谐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县过去一个个“失控村”、“难管村”在法治思维的治理下嬗变为“和谐村”、“文明村”,就连昔日该县一些两省五县交界的20多个矛盾纠纷不断,有的甚至还被省综治委挂牌整治的“边界村”,也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文明村等,以前边界的“争吵线”、“矛盾线”成为了“经济线”、“和谐线”。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李先志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