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进口奶为何到中国价涨10倍 进口代理商攫取高额利润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澳大利亚折合人民币不到10元的液态奶,漂洋过海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高出10倍,然而价格翻出好几倍的背后,却是进口代理商的高定价行为,进口牛奶的代理利润相当可观。

  随着液态奶进口量的加大,消费者也逐渐发现从原产地到中国市场,进口液态奶的售价悄然翻了几倍。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澳大利亚折合人民币不到10元的液态奶,漂洋过海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高出10倍,这让消费者着实惊讶。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液态奶进入中国市场需要承担运费、保险费、关税、增值税、港口及进口手续费等一系列费用,价格翻一倍才能基本保证不亏本,然而价格翻出好几倍的背后,却是进口代理商的高定价行为,进口牛奶的代理利润相当可观。

进口奶为何到中国价涨10倍

  价格相差10倍

  进口产品价格普遍比国内本地生产和原产地产品的定价都要贵是很多人的共识,但是在一盒牛奶上价格却出现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差距,让很多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以一盒产自澳大利亚a2巴氏杀菌全脂鲜奶1升装产品为例,在电商平台上售价59元,而在超市柜台上同样产品的售价为65元。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消费者反映:“价格涨了近10倍。”他进而指出,在澳大利亚本地,同一款产品2升装的定价还不到10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另一位消费者身上,从法国回来的一位消费者反映,在法国家乐福超市购买一盒1升装当地品牌牛奶,价格仅为0.8欧元,这个价格与国内超市出售的同类产品相比,后者是前者的3倍。

  给进口奶算笔账

  在很多人看来,进口产品价格高是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事情,毕竟从原产地到中国,一盒进口牛奶经过了长途跋涉,成本也随之提高,但是成本究竟能提高多少?进入中国市场后,价格定在哪个区间才算合理呢?

  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目前很多进口奶都是通过代理商来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资质,而海外运输是产品要完成的第一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运输时间不同,牛奶的到岸时间也不尽相同。欧美国家的运输时间大概为35-45天,新西兰为28天左右,澳大利亚为25天左右,而我国台湾地区只需3天左右。漂洋过海的牛奶被送到港口后,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通关流程,完成这些后,再经过各层级经销商之手,才能最终被摆在超市货架上。

  该人士也给北京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以上所提到的过程中会产生购货成本、运费、保险费、关税、增值税、港口及进口手续费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一系列费用。假设一盒牛奶的关税完税价格即到岸价为10元,要上缴15%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两项加起来多出3.2元,再加上不能统一量化计算的运输费、报关费、标签费、手续费等,其产品成本会提高到15-17元。而这个成本中并没有计算分销商、超市等中间环节的利润空间。若加上分销商的提价以及超市进场费等一系列费用,成本就会变得更高。

  另有液态奶进口商也同样透露,进口牛奶价格组成非常复杂,能说清楚的有17%的增值税和15%的关税,还有各种物流费用。如果加上国内卖场的渠道费用,进口牛奶在国内市场售价至少要高出成本一倍以上才能保证不亏本,换句话说,原产地10元的牛奶产品,在国内卖到20元才能保证不亏本,但是若想获取更高的利润,就一定要有高定价。

  代理商抢走利润

  实际上,除了液态奶以外,此前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高价格也颇受行业质疑,国外原产地折合人民币不到百元的奶粉到了中国市场,动辄跨过三四百元的门槛。对于奶粉高价,此前也有众多分析认为,经销商层层加码推高了奶粉价格。例如,从全国总经销到县级市经销,共有5-8层不等的经销商,每个层级加价10%,就让奶粉在无形中价格翻了几倍。

  抛除以上所提的成本,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口液态奶的高售价中也有进口代理商的高利润存在。乳业专家宋亮进一步指出,目前出口到中国的液态奶价格普遍在15-30元每升装,然而上文所提的来自澳大利亚的a2巴氏杀菌全脂鲜奶之所以定价65元,是因为由于是巴氏杀菌全脂鲜奶,很可能启动了空运和冷链运输,二者的费用远比海运和普通运输要高。“但是即便如此,若售价65元,毛利率也在100%,且65元的定价并不符合产品价值。”宋亮坦言。

  对于进口奶的高定价,也有分析认为,中国消费者为进口牛奶出了高价,而大部分的盈利显然还是留在了中国。此前有进口牛奶生产商透露,中国销售从中赢得了巨大的利润。在该生产商看来,为什么中国没有人反对进口牛奶的过高价格,是因为从进口和销售上获得了巨大的利润。“进口液态奶现在集中在一线城市,因此目前还不涉及层级代理商,更多的是一级代理商直接对接门店,把成本加上后又对比市场价格,形成了最终定价。”

  不过,另值得一提的是,跨境电商的兴起正在改变这一趋势,电商平台由于实现了B2C,省去了众多经销商环节,使得产品价格有了降价的空间。例如,去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格也因为电商渠道的兴起而出现了下滑,有外资乳粉企业人士就曾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该公司也正在不断重视电商渠道,以摆脱经销商的束缚,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同样的变化未来也有可能会发生在进口液态奶身上。

来源:腾讯财经

编辑:周文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