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八旬“活雷锋”为雷锋雕像找“家”
却在部分学校遇冷,至今还有6尊雕像“无家可归”
钟挺华老人看着送不出去的雷锋雕像感慨万千。
3月19日,记者在东安县86岁的归国华侨、离休老干部钟挺华家采访,正赶上钟老为6尊雷锋雕像送不出去一事犯愁。他拿着刚打印好的给县教育局长唐德光的报告告诉记者,希望借助唐局长的力量,帮助6尊雷锋雕像找到“家”。
今年86岁的钟挺华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34年回国,曾参加过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边区游击队。1958,年他来到东安县工作,是该县第一届归侨侨眷联合会副主席。1986年,他从东安县委宣传部离休后,便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用节余下来的工资先后资助贫困学生700多人,去年1月被省委组织部、省老干局授予“湖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他捐款为东安县卢洪市中心小学购置雷锋雕像,让雷锋精神在校园落地传承,获得师生好评。受此启发,他先后拿出14万多元,购置了20尊形象逼真的雷锋雕像,准备送给东安县各中小学。
钟老的义举受到大多数单位的点赞和支持。目前,14尊雕像已经安置在东安县井头圩中心小学、舜德学校等14所学校。井头圩中心小学校长蒋礼智告诉记者,雷锋雕像在校园安置后,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面貌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不过,2013年以来,钟老联系雷锋雕像安放却在多所学校碰了壁。他告诉记者,学校安放雷锋雕像要另花费三至四千元制作底座,一些学校也为寻找合适的安放场地犯愁,还有个别校领导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近三年来,他在这些单位跑了不下数十趟,还有6尊雕像却至今没有送出去。
记者在东安县一小图书室看到,暂时存放在这里的3尊雷锋雕像已蒙上灰尘。负责管理的纪老师说,钟老的雕像运回来后找不到存放的地方,就放在大楼的楼梯下,他不放心,也怕雕像倒下伤着学生,就找人帮忙搬到图书室。
记者电话联系刚从外地开会回来的唐德光局长,他对钟老为校园赠送雷锋雕像一事充分肯定,并表示一定想办法帮助钟老把6尊雷锋雕像安置好。
■记者手记
莫让雷锋受冷遇
钟挺华老人自费为校园捐赠雷锋雕像是一件传承雷锋精神,让孩子们感受雷锋、学习雷锋的一件大好事。近年来,东安县广泛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市民的文明素质大为提升,与钟挺华们的义举是分不开的。
6尊雷锋雕像在部分学校遇冷,也说明一个问题,还有部分地方把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钟老的热心肠遭遇“冷板凳”,不仅让校园学雷锋活动少了平台,也会让雷锋精神传承大打折扣。
东安县部分学校对安置雷锋雕像不热心,固然有底座经费和安置场地的客观原因,但说到底是对弘扬雷锋精神认识还不到位。学校把“雷锋”放在什么位置,是关系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的大事情。如果认识到位了,经费和场地再紧张,总能为“雷锋”在校园安身找到“家”。(永州日报记者 欧泽澔 通讯员 陈政忠 张明)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欧泽澔 陈政忠 张明
编辑:刘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