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陷饼”切莫去捡
近期全国多发高发的电信诈骗手段和防范提示
□永州市公安局供稿
1、“二孩补贴”诈骗
案例:唐女士接到一自称县人民医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她生完小孩有800元“二孩补贴”领取,今天是领取期限的最后一天。由于唐女士刚在县人民医院生完小孩,于是就信以为真,把银行卡号告诉了对方,对方让唐女士一会去ATM机查询钱是否到账。唐女士来到银行ATM机查询,发现钱并未到账,于是打电话询问对方,对方告诉唐女士可能是转账不成功,需要在ATM机上操作“激活”一下。当时天色已晚,对方催得很急,说要下班了,让唐女士按他说的在ATM机上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唐女士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完了后,卡内的3万多元被转走。
警方分析:犯罪分子利用当事人不熟悉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向二孩生育者发短信或拨打电话称:“生育二孩国家给予800元的财政补贴”,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利用当事人对ATM机操作的不熟悉,要求当事人在自动取款机上按照指令操作,将钱转走。
警方提醒:经核实,目前国家没有出台二孩生育补贴政策,此类“二孩补贴”电话、短信均属诈骗,请大家提高警惕、切勿上当。接到此类电话、短信,请向公安机关报案。
2、退款诈骗
案例:李某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称其在网上购物订单因系统故障下单失败,需要进行退款。随即,该客服人员发送来了“退款”网址,要求李某按照要求输入银行卡号、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等待款项打入李某账户。可没过多久,李某收到短信提醒,自己银行卡上的3万多元被转走。
警方分析:犯罪分子获取事主网上购物信息后,给事主打电话,谎称自己是支付宝客服,以缺货、卡单等理由,告诉买家可以退款。通过QQ、微信、短信等方式发送所谓的退款链接,要求买家填写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从而盗取银行卡里资金。
警方提醒:网上购物请使用支付宝等安全付款方式,一旦交易不成,退款也可在支付宝内退款,不会造成损失。切不可轻信陌生电话、短信及网上信息,不要随意透漏自己的银行卡、淘宝账号和密码等信息,不要轻易点击对方发送的所谓退款链接填写银行卡信息,更不能按照对方的指令进行自动取款机操作。
3、盗取QQ、微信诈骗
案例:吕某与赵某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铁哥们儿。某日,吕某在微信上收到赵某发来的信息,赵某称其在泰国,因急需用钱,向吕某借款20000元,因吕某与赵某关系较为密切,且平日双方多次通过微信帮忙打款,吕某信以为真,并答应了对方,赵某将银行账号发给了吕某,吕某来到银行将20000元现金汇到该账户,后打电话询问得知赵某的微信账号被盗。
警方分析: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信息,在QQ、微信上冒充他人,添加其朋友为好友,或盗取他人QQ、微信,向该QQ、微信的好友发送信息,以有急事为由向其好友借钱,利用朋友之间的信任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通过QQ、微信等与朋友聊天涉及到转账、借款等重要事项时,一定要电话与本人核实,防止朋友的QQ、微信被他人盗取而骗取钱财。
4、网络兼职诈骗
案例:学生李某上课之余想找个兼职,于是在百度搜得一条兼职信息,对方要求其在网上购买游戏点卡,以给“其”网店好评刷信誉,并允诺返还本金及10%的佣金,李某按照对方的要求在网店上购买了9288元点卡后,不仅未拿到佣金,本金也全部被骗走。
警方分析:犯罪分子在赶集网、58同城、QQ群、微信等渠道发布高薪招聘兼职信息,对需要找兼职的学生提供网络兼职以实施诈骗。常见的兼职有聘请学生在淘宝网上购买商品刷好评;购买手机充值卡、游戏点卡返佣金的兼职诈骗等。
警方提醒:目前,对于网上兼职刷信誉的骗局,切勿轻信。同时,市民上网找兼职时,千万不要轻信网上关于购物返利、付费刷信誉等信息,一旦遇到对方要求先支付、交纳保证金、押金、购买充值卡、游戏点卡等,多数都是骗局,不要为“小利”而上当受骗。
5、二维码诈骗
案例:朱女士在淘宝网购物时,突然电脑桌面右下角弹出一小窗口“扫二维码送‘红包’”。朱女士以为是店家促销活动,不假思索就用手机扫描了弹出来的二维码。结果银行卡被盗刷10000多元。
警方分析: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品为诱饵,吸引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实则二维码附带木马病毒或钓鱼网站。一旦扫描安装或进入钓鱼网站填写了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就会被盗。
警方提醒:不要见码就扫,扫码前要明确二维码是否出自正规网站,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安装不明软件;在电脑和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一旦出现有害信息可以及时提醒和杀毒。
来源:红网永州站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