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浏阳站7月12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罗时茂 实习生 邓浩坤)暑假刚开始,但湖南省浏阳市的两名学生将无法再出现在9月份的校园。
7月5日午饭后,浏阳市文家市镇湘龙村11岁的孩子辰辰(化名)和另外两个同学到离家2公里外的山冲里游泳,下水后,辰辰再没能上岸;仅仅相隔5天,7月10日下午4时,金刚镇丹桂村又发生一起学生溺亡事故,13岁的立立(化名)沉入一个水坑,另一名同伴被闻讯而来的村民救起。
事件
结伴野泳6天发生两起溺亡事故
第一起事故的时间定格在7月5日中午12时40分,文家市镇湘龙村一处无人居住、仅有一家花炮厂的山冲里,池塘水质浑黄,焦急的人们连续潜水下去,岸上的人更是心急如焚。
原来当天午饭后,11岁的辰辰和另外两个同学瞒着家人来到这里,但下水后,辰辰就没再上来。而辰辰根本不会游泳。
眼看小伙伴在水面上消失了,另外两个孩子立即跑回去叫人。半小时后,辰辰被打捞上岸,现场空气凝固:孩子已没了反应。
当地村民和随后赶到的浏阳市公益救援队文家市中队的队医立即采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还倒背着孩子跑跳以控出其肺部的水。但急救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孩子依旧没有反应……5天后,7月10日下午4时,金刚镇丹桂村桃树湾大屋附近的村民们听到呼救声立即冲到附近的高路坝,只见坝下的水坑里有个孩子在挣扎。
当地村民和村干部立即下水营救。60多岁的低保户张会清不顾体弱多病将水面上的孩子抱上岸;年过七旬的唐继宗深潜3次,搜救沉入水底的立立,另外几位村民也潜水搜寻。
将立立打捞上岸后,村民刘景松为其做了人工呼吸,急救医生也采取了专业急救措施,但仍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这个应届毕业、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将无法出现在9月的高中校园。
当地村干部介绍,这个看似不大的水坑是坝上的水流冲击而成,水深两米多,且有暗涌。立立是近几年来在这里溺亡的第4名学生。
观察
多数溺水学生并不会游泳
“很心痛。”两起事故发生后,求助电话都直接或间接打到市公益救援队队长朱庆国手机上。
近年来,市公益救援队多次展开溺水事故救援。朱庆国印象中,多数溺水的学生其实根本不会水。
朱庆国说,学生溺水事故有规律性。从时间来看,多发生在周末、节假日或放学后;从地点来看,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和无人看管的小河、山塘等野外水域;从人群来看,以中小学生为主。
从以往的事故来看,为了摆脱家长的监控,孩子们多数选择家长上班或午休时间,邀朋引伴偷偷跑到偏僻的水域玩水,导致悲剧发生。
“不会游泳的,掉下去就没了,越慌张越挣扎,越挣扎沉得越快。”他介绍,一边是水中渐渐被吞没的孩子,一边是岸上惊慌失措的同伴,“如果同伴机灵呼救或者用安全的方式救人还好,就怕同伴鲁莽下水,结果人没救起来,还造成多人溺水的悲剧。”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有同伴溺水后,其他小伙伴担心挨骂,回去后闭口不提瞒着大人,延误救援时机。
观点
应让孩子掌握游泳技能
“我也是一名父亲,能理解家长痛失孩子的心情。”正是因为多次在救援现场看到亲人的撕心裂肺,2014年11月,朱庆国成立了万顺安全公益服务中心,无偿提供消防、森林防火、水域防溺、交通事故自救、现场包扎安全和救援知识培训、演习活动,并开展相关公益宣传。
截至目前,已经开展82场次讲课、演习,其中进学校、幼儿园超过50场次,直接影响超过20000人次。然而,一次次讲课,颠覆了朱庆国的观念:在游泳这个问题上,多年后,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反了过来。
“我们小时候有几个不会游泳的?如今,小孩子又有几个会游泳?”朱庆国说,他在给学生讲课的互动环节中,问有多少学生会游泳,举手者寥寥无几。而且,“会游泳的城区学生数量要超过乡镇学生”,这让朱庆国始料未及,“差别很明显。”
而学生们大多都有游泳的需求,但多数家长“不让游”。朱庆国认为,游泳是一项实践性技能,“跟开车一样,说一千道一万也是空谈,必须让孩子去尝试,才能学会。”
显然,对游泳该疏还是堵?朱庆国选择“疏”。他认为,游泳是一项健康运动,更是一种重要的自救能力。他建议学校把游泳和心肺复苏急救内容列入必修课。
“堵是不行的,只会导致孩子偷偷到更偏僻、更隐秘、更不安全的水域去,风险、代价更大,教育和引导才是关键。”朱庆国说,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一个单位能做到,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及政府共同关注、努力。
来源:红 网
作者:罗时茂 邓浩坤
编辑: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