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一图看懂永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那些干货
成就篇:城乡居民收入翻番
红网永州站1月7日讯(记者 甘红春)“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度而有品质的变化。”1月6日开幕的永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易佳良这样总结永州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
2012年至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3%,总量由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8位……
规模工业企业由666家发展到86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由92家发展到400家,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022元、11734元,分别是2011年的1.4倍、1.96倍。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字,正是永州向过去五年交上的完美答卷。
经济发展跨越赶超 主要指标稳步提升
2012年至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945.4亿元增加到1540.5亿元,年均增长9.4%;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61.8亿元增加到34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70.5亿元增加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6.3%,总量由全省第10位上升到第8位;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900亿元、970亿元,分别增长124%和14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由593.3亿元增加到164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85.2亿元增加到589.6亿元。(上文中提到的数字均为预计数)
产值过亿元企业达400家 地区生产总值过两百亿县区3个
规模工业企业由666家发展到865家,产值过亿元企业由92家发展到4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6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先后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97项,高新技术企业由64家发展到24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县区达到7个、过两百亿县区3个,财政总收入过10亿县区6个、过15亿或接近15亿县区3个。
开放开发活力迸发 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857个
五年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857个,引进内资902亿元、外资36.8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5.4亿美元。新增3个省级出口基地,7个县区获批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迈进全面小康新征程 城乡居民收入翻番
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由77.6%提高到87.9%,五年提高1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4022元、11734元,分别是2011年的1.4倍、1.96倍;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5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2万人,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6.7亿元。
[NextPage]
展望篇:五方面发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红网永州站1月7日讯(记者 甘红春)1月6日上午,永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冷水滩召开。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易佳良作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勾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未来五年,是永州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转型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永州的主要奋斗目标为: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万亿元以上;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到2019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初步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到2020年,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基本构建潇湘城市群。
期间,永州将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即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动能转换;狠抓统筹协调,拉长发展短板;擦亮绿色名片,建设美丽家园;推进开放崛起,打造承接高地;着力共建共享,提升民生福祉。
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动能转换
始终把改革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实抓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协同”,更好落实投资、消费、出口“三轮驱动”,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构筑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由规模、要素驱动向创新、效益驱动加速转换。
五年内,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均建成千亿产业,永州经开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长丰汽车、零陵烟厂建成百亿企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狠抓统筹协调 拉长发展短板
瞄准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着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潇湘城市群为重点,加快形成“一核一群一带一圈”的发展格局。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探索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擦亮绿色名片 建设美丽家园
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大力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力度,认真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努力建设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永州。
五年内,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5%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以上,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0%以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推进开放崛起 打造承接高地
充分发挥毗邻“两广”、对接东盟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一带一部”大格局,积极推进双向开放和内外联动,加大招商引资和跨区域合作,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力建设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构建开放大平台和新机制,努力打造对接东盟桥头堡、“一带一部”重要战略支点和区域合作新典范。
着力共建共享 提升民生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建立更高水平的社保、住保、环保和就业、就学、就医“三保三就”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努力建设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平安幸福永州。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甘红春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