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18点30分,宁远桐木漯乡安置点的群众开饭了。
安置点的孩子们在开心地玩耍。
红网永州站7月5日讯(记者 成文杰)7月4日18:30,宁远县桐木漯乡安置点的群众开饭了,晚饭有鱼、辣椒炒肉和炒鸡蛋三个菜,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赵日升、李四妹夫妇俩觉得味道还不错。7月2日,他们家的房屋被淹,村干部帮着转移到了桐木漯学校安置。“感谢政府,我们吃得还不错,有水喝、有衣穿、有地方住,在广东打工的儿子昨天赶回来了,等水退了就一起回家收拾收拾。”
“7月1日局部出现灾情,我们就近转移了4户20名群众。至7月2日21:00,我们共转移了398名群众安置在桐木漯学校。其他受灾村民通过走亲靠友,就近分散安置,也已经妥善安排。”桐木漯乡乡长邓朝富介绍,连轴转了这三四天,大家都挺累了,但丝毫不敢松懈,人命关天呀。在灾情较为严重的小源村,宁远县调派了14名武警战士,协助群众转移,不少村民就是被武警战士背着过河到达安全区域的。同样关注灾情的还有县委领导们,宁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庚旺在看望受灾群众时告诉记者:“幸亏村民们及时转移出来了,这两天想着汛情都不敢睡觉,今天水退了,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桐木漯全乡7月1日上午开始降雨,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最大值达260毫米。导致全乡水电路讯于7月2日凌晨全部中断。全乡不同程度受灾,6000余人因灾受损,尤其是桐木漯村、小源村、双源村三个村受灾较为严重。
“人最多的时候有398个,一顿饭我们要架起6口大锅,煮上120斤米才够。”安置点周边的几位大姐当起了志愿者,为安置点的群众做饭。“米是民政部门支援的,菜钱乡里先垫着。”停水停电,工作人员得开车到1公里外的水井取水,帮着烧柴火煮饭做菜。
从受灾群众7月2日转移到安置点,桐木漯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就开始24小时轮班值守,展开医疗救助和卫生防疫工作。“少数村民因淋雨受凉感冒,暂时无发烧、腹泻现象。”乡卫生院院长刘怀澜称。他们还进村指导村民饮水消毒、对重点场所防蚊杀虫、检测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定时为安置点的群众测血压、量体温。
通往桐木漯乡桐木漯村的道路多处滑坡,一台挖机正在清理。
洪水已将道路下方掏空,随时有垮堒危险,车辆无法通行。
国家电网宁远县电力分公司工作人员在对损坏的电线进行修复。
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7月3日,洪水减退后,宁远县国土部门和交通部门开始对受灾区域的房屋、道路进行勘察。一些排除了安全隐患的房屋,村民已返回家中居住。尽管车辆暂时无法通行,电力维修人员走进灾区,尽力修复电力设备。为尽快恢复车辆通行,乡干部联合群众,对滑坡路段进行清理,并请求交通部门加紧研究出道路修复方案。
截止7月4日20:00,桐木漯乡共17处山体塌方严重,近21公里村主道被水冲毁冲垮不能通行,冲毁桥梁9座,粗略估计仅桥梁道路损失达2000余万元。全村170余栋房屋被淹,30余栋杂房倒塌,28栋依山而建的楼房被冲成危房,1560余亩农田受灾,1679人因洪水受困相继转移。
接下来的灾后重建工作,桐木漯乡将把保安全、保稳定放在首位,争取短时间内查验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水电路讯抢修,恢复正常供水供电通讯和道路通行,设立安全警示标志,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开展救灾补损和组织生产自救,恢复工业农业正常生产,将洪灾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成文杰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