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旗招展千帆竞——流动党建“蓝山样本”探析

  这是一面享有盛誉的旗帜,在湘、粤、桂、滇等地高高飘扬;

  这是一个流动党员的家园,让每一位蓝山籍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流动不流浪,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是一座服务群众的驿站,让数以万计在外务工、创业、经商的蓝山老乡,都能得到贴心的服务;

  这是一只驻地拓展工作的“手臂”,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两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为驻地做贡献,更为家乡添光彩。

  这就是蓝山流动党组织,一个蓝山县委精心探索的流动党建“蓝山样本”。如今,这一样本不仅根植湘粤大地,而且还在桂、滇等多地也开花、结果……

  目前,蓝山先后在东莞、广州花都、珠海、桂林、昆明、郴州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8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16个。实现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有效加强和改进了流动党员管理,提高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8月23日,蓝山县委书记秦志军(左二)来到广州市蓝山县驻花都区流动党总支部调研。

  夯实堡垒,增强流动党组织凝聚力

  蓝山地处湘江源头,毗邻广东,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改革开放以来,蓝山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多达10万余人,其中在东莞市的流动人口近5万人,在花都区的流动人口近4万人,流动党员达2000余人。

  长期以来,流动党员普遍存在流出地党组织“管得着,但看不见”、流入地党组织“看得见,但管不着”的现象。为此,蓝山县委顺势而为,打破常规,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原则,因地制宜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为流动党员在流入地建起温馨之家。

  2000年11月,蓝山县针对在广东省东莞市务工经商党员人数较多、相对集中的实际,建立了湖南省首个跨省驻外党支部——蓝山县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支部。随着党支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加入的流动党员人数不断增加,2003年12月,将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辖莞城、长安、大朗、企石4个支部,并与当地党组织共同加强指导和管理。

  近年来,蓝山在东莞的打工能人、企业主共120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通过组织培养和考察,有35人加入党的组织,党员总数达到了151名。并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蓝山县委将党总支升格为党委,并按党员地域分布和行业特点建立莞城、长安、企石、大朗、沙田、横沥6个流动党支部,设立12个党小组,做到党委有人主管、支部有人专管、党小组有人协管。

  同时,选准配强党支部班子,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工作中,注重“双培双带”、打造梯队,着力把务工经商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务工经商能人党员培养成党小组长,把骨干党小组长培养成流动党支部书记。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党组织书记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流动党组织书记的党务工作水平。

  此外,加强联络重指导。蓝山组织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地通过手机短信、QQ群、微信群、党建网站等方式推送学习资料,向流动党员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有关党内重大决策以及党内其他重要事项,了解外出党员工作学习情况。在每年“七一”等重大节日和上级做出重要部署时,定期派人专程到流动党组织开展专题教育,为流动党员上党课、讲形势,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集中培训,指导党支部做好新党员发展、发挥党员作用服务外出务工人员等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健全机制,增强流动党组织战斗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没制度管不好流动党员。为此,蓝山县委在如何抓好流动党建方面进行了一番有益探索。

  首先,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打折扣。为使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蓝山流动党组织,坚持“业余、灵活、务实”的原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活动,使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特别是,2016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各地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并灵活根据不同行业的从业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和方式,利用“互联网+”党建平台、流动党员网站、QQ群、微信群,开展学习教育,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蓝山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下设的6个支部,更是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四讲四有”专题学习讨论,引导流动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回报家乡添光彩,做到诚信经营、守法致富、扶贫济困,自觉践行“四讲四有”标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委组织开展了“三比、三看、五带头”活动。比党性,看谁的组织观念强,党员义务履行好;比作用,看党员勇于开拓进取,先锋模范作用大;比觉悟,看奉献,谁对国家、对企业贡献大。要求每个党员带头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带头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带头参与党委、企业管理、技术攻关、献计献策活动;带头遵守东莞城市管理、企业规章制度;带头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并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开展“我为家乡献一计”、“我为党委出一策”多项主题讨论活动。长安支部开展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大朗支部开展了抄写《党章》活动,沙田支部开展了“‘两学一做’沙田支部在行动”活动,制作了“两学一做”沙田支部在行动专题片,中央省市等媒体还专门报道了沙田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见闻。

  其次,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为全面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创新党组织管理机制,在健全流动党组织的基础上,蓝山县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建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制定了全县驻外流动党组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并在东莞市成立了中共蓝山县委驻广东省流动党员工作委员会,并派出2名工作人员常驻东莞,直接服务蓝山在粤的2000余名流动党员,指导蓝山在广东各地的流动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内活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实现“零距离”服务管理。

  期间,不仅建立了党员电子信息档案和纸质信息档案,做到每村一台账,每一人两档案,让每一个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流动不流浪。而且还利用网络、微信等平台融合创新,建立适合新时代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主动沟通联系,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流动不流浪。以及建立了一个实时更改机制,对流动党员进行动态管理,实名登记,建立一肩双挑的派出党建指导员、招商员机制,定期给流动党员进行巡回上党课,提高了流动党员的政治站位,增强大家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同时,在探索中,蓝山县逐步建立了流出地和流入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共管”制度,与驻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情况通报、合作交流,重大事项随时沟通联络,共同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蓝山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积极与东莞市组织部、东莞市企业工委等当地党组织管理部门衔接协调,互通情况。目前东莞市企业工委,已将党委流动党员逐级分解到东莞各镇,纳入到各镇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中,让党员感受到了当地党组织的温暖。

  无独有偶,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则将蓝山县驻花都区流动党总支部建设定位党建创新的“书记项目”,围绕社会服务管理,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多渠道为流动党员搭建了发挥作用的舞台,借助“老乡帮老乡、老乡管老乡”的柔性管理模式,架起了外来人员和党委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流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蓝山流动党员踊跃交党费。

  当好“六员”,增强流动党组织影响力

  流动党员身在异乡,感受到了家乡和组织的温暖,但他们的作用如何发挥?在探索中,蓝山县委为广大流动党员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流动党员要立足本职和驻地当好“六员”,即社会矛盾的“调解员”、扶贫帮困的“服务员”、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创业创新的“领跑员”、两地发展的“施工员”、禁毒戒毒的“帮教员”,充分发挥“流动先锋”作用,不仅让流动党员实现 “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致富不忘家”,而且使大家更好地为驻地作贡献,为家乡添光彩。

  2016年3月20日,由于莞城实行清洁工作市场化管理,造成了与东莞市莞城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签订劳动合同的380多名蓝山籍环卫工人集体下岗,这些环卫工集体下岗后,因补偿问题,多次到东莞市委、市政府集体上访,并选出代表逐级上访到了北京。

  党委接到案情后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迅速成立专案小组介入调解。在东莞市政法委、经济协作办公室相关领导的协助下与莞城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经过6个多月的时间,60多场协调会议,近200人次的个人走访、劝导,引导环卫工“合法申诉、理性维权”。

  2016年9月7日,莞城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终于与莞城环卫工人达成和解,签订了《调解协议》,176名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每人以东莞市最低工资标准领取5个月即7550元慰问金;154名已到退休年龄的环卫工人走人民调解程序每人领取5000元慰问金,总计金额达209.88万元。一场进省赴京的事件在党委工作人员近半年的努力协调沟通下终于得到圆满有效解决。

  如今,蓝山县流动党组织都成立了法律调解组织,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依法开展维权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既维护了蓝山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又树立了蓝山驻外流动党组织和党员的品牌形象。

  近年来,蓝山县流动党组织共接待法律咨询人员7万余人次,解答法律问题3万多个,办理法律调解案件680多件,法律援助案件400多件,调解纠纷、排忧解难8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约4000多万元,既为当地党委政府分了忧,又为老乡们解了难。

  蓝山县土市镇上陈村特困户李艳英,生活困难,丈夫患癌症早世,她与两个孩子常年挤在一间不足30平米的破旧房子里。流动党员陈土利、黄志彪、曾凡勇、曾文辉、李亮明等获悉情况后,纷纷慷慨解囊为其筹钱建房,如今李艳英一家已住上新房。

  这些年来,流动党员帮扶类似李艳英这种困难群众的事例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蓝山流动党员共为家乡修路、建学校、抗洪救灾、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捐款近600多万元。如蓝山县驻东莞企业联合党委以“一帮一”结对帮扶方式与13位家乡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进行跟踪帮扶,以保证每名帮扶的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自2010年来,连续七年资助寒门学子曾仕久每年学费2000元;流动党员曾文辉为本村五保户曾品立、曾成元危旧房改造垫资6万元、捐赠2000元,每年春节慰问老人200元;为家乡宅头村扩村道路、兴建自来水、村道亮化等基本建设垫资47万元、捐助金额达11.5万元。

  蓝山县驻郴州流动党员党支部,自2015年10月成立以来,也十分关注家乡的发展,党支部书记彭道林组织三兄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下寺修建捐赠100多万元的实物,积极筹建老家石龙桥文化中心,个人捐款50万元。其他党员也纷纷响应党支部的号召,开展了许多热爱家乡的活动,比如老党员黄改善回农村老家发起组织了尊老爱老的活动,让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集体过一次生日。入党积极分子成章标也每年带头为自己村里的春晚活动捐款捐物等。

  同时,蓝山在外流动党员还充分发挥外出流动党员见多识广、联系广泛、经济意识强等优势,积极开展“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群众”的“四个一”活动,利用他们在外多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资金优势、人脉资源,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近年来,蓝山县通过流动党员牵线,共帮助家乡成功引进企业40多个,其中,入驻“归雁创业园”企业30家。如蓝山县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负责人雷建基回乡创业,大朗支部书记杨晋雄、流动党员林学军投入5000万元建设塔峰西路延伸段;蓝山驻花都流动党总支书记黄建龙带领狮岭镇皮具企业老板投资1亿元返乡创办皮具产业园,为家乡城镇、产业建设添砖加瓦。

  期间,蓝山流动党组织还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凭着智慧和勤劳,当好创业创新的领跑员,回乡创办领办企业或担任“双强”型村干部,致力于回报家乡百姓,带领更多的群众创业致富。

  流动党员陈土利、黄庆辉、李红忠等同志致富不忘家乡,积极回家乡创办实业,利用在东莞掌握的资源和经验创办了桂花山养猪实业有限公司,实现种、养、销一条龙的生态养殖模式。

  此外,蓝山流动党组织始终紧扣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目标,流动党员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为驻地做贡献,为家乡添光彩”为主题,积极促进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发展。

  长安支部的流动党员段锦堂致富不忘家乡人,在广东省江门市开拓货运运输,带领100多名蓝山老乡组成运输公司,每年创收2000多万元。莞城支部邹建斌、邹斌昌、沙田支部的何远雁、横沥支部的李军等同志创办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招收大量的蓝山老乡进厂务工,解决蓝山劳动力就业300余人。流动党员王余太承包华为公司员工上下班班车200多台,近400多名蓝山籍从业司机,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

  横沥支部书记黄书源旗下蓝山籍员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21人,年收入20万元以上达到15人。党员陈石敏旗下公司年收入超过100万元者已经超过50人,100多名技术员工年收入都超过10万元。

  除此外,蓝山驻东莞企业联合党委还依托各党支部和广大流动党员、积极分子,深入东莞市32个镇区对在莞蓝山籍务工经商人员进行广泛走访、调查、摸底,已摸清在莞经商、务工人员29600余人,同时对在东莞吸毒的蓝山籍人员进行了全面摸排,并实行结对帮教戒毒,及时掌握吸毒人员思想状况,引导他们逐步戒除毒瘾。

  强化引领,增强流动党组织向心力

  “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企建’等,进一步开展‘五位一体’综合服务,千方百计帮助流动党员以及蓝山老乡排忧解难,用真心用情去关心、帮助他们,将这些隔山隔水的家乡人紧紧凝聚在党旗下,让我们的流动党组织成为流动党员的‘家园’,服务群众的‘驿站’,驻地拓展工作的‘手臂’。”蓝山县委书记秦志军在广东东莞、花都等地调研流动党建工作时,为如何进一步开展好流动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此,为巩固和拓展流动党组织的党建成果,蓝山依托各地流动党组织,成立了集党建、计生、商务、法律咨询、劳动保障“五位一体”的“蓝山县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拓展了政府职能,前移了服务窗口。

  “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由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从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计生委和计生协、司法局等部门抽调专人组建,与流动党组织合署办公。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为服务站配备了专门的活动阵地和办公设备,从县直单位抽调了2名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常驻服务站,开展服务工作。服务站成立以来,共为蓝山籍在粤务工人员办现理落户手续2350余人,办理二代身份证1530余人次,帮助追讨工资450余万元。

  期间,蓝山县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还加大了党建带团建力度,积极促进流动党建与流动团建“同频共振”。近年来,已发展流动团员150多人,10多名优秀团员青年在蓝山县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党团共建的引领下,驻粤团工委共为在粤蓝山籍失业青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机械加工、数控、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30多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并帮助1000多人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筹集爱心捐款10余万元,帮助100多名濒临失学的家乡贫困学生重返校园。团工委副书记陈石生当选为湖南省第十四次团代会代表。蓝山驻粤团工委还荣获“湖南‘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2017年春节前,党委志愿者、预备党员与蓝山县驻深圳团委还一起开通了10元回家专车,得到在东莞务工的蓝山老乡的交口称赞。

  同时,蓝山流动党组织始终把服务流动党员、促进企业发展作为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促进生产发展“两个”核心作用,引导流动党员无私奉献。

  如蓝山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建立了党支部对口帮扶企业、党员联系企业制度,规定一个党支部对口帮助10家以上蓝山人在东莞投资企业,每个党员联系指导1个蓝山人在东莞投资企业,实现党支部帮扶、党员联系全覆盖。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蓝山人在东莞投资的企业发展到了300多家,总产值达5亿元。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如今,蓝山流动党员在党旗的引领下,不仅有了家的“温暖”,更在为驻地做贡献,为家乡添光彩,探索完善流动党建“蓝山样本”中,书写着自己的精彩华章。(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先志 李小勇)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李先志 李小勇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7/09/22/193913.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