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滤液处理池,一旁的稻田丰收在望。
左为垃圾渗滤液,右为经后方处理池净化后的出水。
永州市静脉产业园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军军(右二)在向村民宣传垃圾处理项目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
红网时刻10月16日讯(永州分站记者 成文杰 通讯员 刘武荣)“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党建引领强化队伍建设的同时,通过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与时俱进引进先进技术,把永州市静脉产业园打造成生态园林、环保实业、工业旅游、文明教育的示范基地,让政府放心、群众安心,为打好城镇提质战役、环境治理战役提供后备支撑,捍卫永州的蓝天碧水。”10月初,永州市静脉产业园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陈军军带着记者一边参观园区内的垃圾填埋场,一边回顾这一路走来永州市静脉产业园的发展历程,慷慨激昂地描述产业园未来壮阔的发展前景。
“静脉产业”是人们对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行业的形象说法,如同人体内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通过静脉产业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永州市静脉产业园位于零、冷两区交界的接履桥镇坦塘村,前身是“永州市坦塘垃圾处理场”。2016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四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积极开展静脉产业园区建设,经永州市政府批复同意,成立了永州市静脉产业园。
陈军军(左二)在了解垃圾填埋场情况。
转型升级 努力付出换来园区看得见的变化
作为市静脉产业园掌舵人,陈军军在市城管系统基层工作多年,先后担任多个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尤其是在水质净化中心5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在水质净化、污水处理这个行业,从入行新手成长为行业专家。2014年10月,他被组织安排到城管系统市静脉产业园担任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此时正值坦塘垃圾处理厂升级为市静脉产业园的关键转型时期。转型期间困难重重,内部管理、职工培训、技术升级、项目建设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掌舵人来关注和处理,并给予正确引导。
以党建为引领,陈军军首先从支部队伍建设入手,通过规范党建管理、建立党建责任状用制度管人、加强支部班子自身建设、表率带头推进创先争优、严抓党员教育管理、全员参与党群文体活动、积极落实反腐倡廉等举措,保证了队伍的健康发展,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打铁还得自身硬,市城管局党组领导评价陈军军:“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务实干练,思路清晰成绩突出。工作从不打折扣,能办的马上办,有困难的如实汇报,并千方百计努力完成。”工作中,陈军军是个闲不下来的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起来了,工地变成了他的常驻地,他经常带着园区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督查,了解建设情况,为项目建设企业排忧解难。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我们既是项目建设企业的监管单位,也是服务单位,监管的同时更要把服务工作做好。”秉承这一理念,为解决园区排水及冷却塔用水问题,陈军军率队多方奔走,妥善化解征地矛盾,促成16公里排、取水管网建设,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如期投产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方,光大环保能源(永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冬华感激地说:“多亏陈总的帮助与配合,为我们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安全生产科科长李路权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心里也越来越踏实。“以前园区内是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现在我们是园林式单位,办公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绿化、道路等各方面基础设施都跟上来了。等公租房建好,大家就不用每天上下班在城区和产业园之间来回奔波了。”
因担心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周边村民曾经多次到园区堵车堵路。陈军军嘱咐工作人员:“不损害老百姓利益是园区工作的首要前提,凡是老百姓正当的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关键是要提高群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为此,园区组织村民们多次到外地参观考察即将引进的项目,见证项目为老百姓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从而获得了村民们的支持和理解。
在陈军军的带领下,市静脉产业园先后完成了填埋库区提质升级、自来水供应设施、绿化补种整改等配套设施工程,并启动了排污管道、飞灰及生活垃圾应急填埋场、公租房等配套工程,切实改善园区生产办公条件,为园区顺利引进餐厨垃圾处理、工业废弃物等后续项目创建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三年来,单位内部管理面目一新,职工培训严格要求,项目建设蒸蒸日上,建设环保、绿色、生态、共享美丽园区的愿景步步落实,市静脉产业园完成了华丽变身。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工地。
与时俱进 采用先进技术处理“城市矿藏”
华丽变身的市静脉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与周边村民关系日趋和谐。三年来,市静脉产业园共卫生填埋生活垃圾60多万吨,入场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处理渗滤液20多万吨,排放达标率100%,圆满完成了湖南省下达的“两供两治”指标。现有医疗废弃物处置、沼气发电、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等项目,其中与光大国际合作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在建设,预计今年10月底前投产运行,年处理垃圾可达29万吨,年上网电量约8000万度,总投资4.1亿元,服务范围包括永州市北部三区三县。
随着社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在迅速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在急剧增多。适合的填埋场构造、适合的渗滤液处理技术、适合的防渗和排水系统将是日后技术发展的重点,市静脉产业园清醒得认识到这些发展趋势,带着责任与担当,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引进行业先进技术和理念,努力实现静脉产业运营的“一流设计、一流施工、一流管理”。
陈军军介绍:“生活垃圾处理从最初的粗放堆填和简易填埋,到较为规范的卫生填埋,再到焚烧残渣卫生填埋,技术在不断改进与提升。未来,填埋场的填埋物将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后的稳定化飞灰和炉渣为主,填埋气体将从可回收燃烧的高浓度有机气体转为低浓度的填埋气体、硫化氢气体等。渗滤液的处理方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将作为冷却用水,不再外排。”
垃圾处理技术的改进,带来的是效率的提升和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市静脉产业园对垃圾处理主要采用无害化填埋处理工艺,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引进,其焚烧处理使得生活垃圾得以彻底的无害化和迅速的减量化,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热量可用来产生蒸汽,进而发电,为节约能源、利用再生能源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同时,焚烧后需要填理的飞灰和炉渣,只相当于原生垃圾体积的10%,相比垃圾填理方式可节约土地90%以上。
在渗滤液的处理上,市静脉产业园同样与时俱进。市静脉产业园副总经理尹社青分管渗滤液处理业务,他介绍:“陈总多次率队外出考察,学习行业先进技术,实现了垃圾渗滤液从早期的生化处理到目前的生物+膜处理工艺。渗滤液处理率100%并达标排放,确保了周边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也实现了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垃圾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静脉产业园不是简单的垃圾填埋,而是要进行垃圾的循环使用,变废为宝,通过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最终使自然资源退居后备供应源的地位,自然生态系统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这是陈军军对静脉产业的理解,也是他的工作目标。下一步,市静脉产业园将陆续引进餐厨垃圾、生物质、废旧汽车及轮胎、危险废弃物、电子电器废弃物等处置项目,真正做到市中心城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把产业园打造成一流的生态园林、环保实业、工业旅游、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2010年度,陈军军被市直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在十八大信访维稳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在中心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2017年,被永州市人大常委会授予第四届人大代表履职优秀代表,并再次当选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市人大城环委委员)。产业园在2016年度,分别获得市文明单位、市园林单位、市规范化党组织优秀单位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他为捍卫家乡的蓝天碧水长期的努力和付出。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成文杰 刘武荣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