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父亲在田间转悠。禾苗在拔节,稻浪在起伏,夏夜蛙声如鼓,秋日谷堆如山。它们是父亲写下的散文诗,有章节,有喻意,形散神聚,韵律悠长。父亲一转悠就是一天,就是一年,就是一生。青春和岁月都交给了家庭。后来,我明白,那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风雨无阻,如死方休。
小的时候,母亲在家里忙碌。牲畜在栏舍里,鸡鸭在柴禾中,洗过的衣裳挂在绳上,煮好的饭菜摆在桌上。那是母亲解好的方程式,有计算,有规律,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母亲一忙碌就是一天,就是一年,就是一生。青春和岁月都交给了家庭。后来,我明白,那是一个女人对家庭的责任,艰险难断,与生俱来。
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付出,是分内应做的事情,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我是谁?我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儿子的父亲。我的心中,从小,就根植了责任二字。
我还是万千名国家公务员中的一名,是领导的下属,是下属的领导。从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把服务二字扛在了肩上。
然而,想说负责,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常常有亲人朋友对我说:为什么总是这么辛苦?工作不能少做一点吗?是的,我也想轻松一点点。可是手头总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办理要处理要应对。有时事赶事,容不得喘息。份内的事必须尽责、必须完成。没有一个理由可以让自己去逃避、推却、变通。于是日子就在一天一天的辛苦中打发了。
我常常发现,一件事情要完成,常常连带着、包裹着其它更多的事情。比如,要做好一次会议的筹备,下达会议通知是一个环节。与会人员当中某个人联系不上了要不要想尽办法联系上?联系上后得知其生病住院了,要不要代表组织去看望?看望的过程中得知其主治医生是自己的朋友,要不要与医生交流?于我来说,答案都是“要”。所以,我常常对自己说:我应该是中了“责任的毒”。
负责和尽责是两码事。曾几何时,我对我心中的责任沾沾自喜过,直到我看到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是一个故事,讲述了在19世纪美西战争中,一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传奇故事。美方有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急需送到古巴盟军将领加西亚的手中,可是加西亚正在丛林作战,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轻中尉——安德鲁·罗文,没有任何推诿,不讲任何条件,历尽艰险,徒步三周后,走过危机四伏的国家,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把信成功地交给了加西亚。每当想起这个故事,我就常常汗颜。
社会在发展,责任内涵也在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赋予责任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省委组织部在全省组工系统开展“三项教育”,其中一项是责任教育。要求组工干部要围绕铸牢政治忠诚、增强政治能力,强化政治担当、历史担当、使命担当,在知责明责、守责履责、担责尽责上彰显作为。
面对“在知责明责、守责履责、担责尽责上彰显作为”呐喊和召唤,我已汗出如浆!
事实上,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工作,我还有太多的责任没有履行好。我的正确的三观,并没有彻底地坚持下来。有多少次,责任臣服于困难与懒惰。有多少次,在责任面前,我打起过退堂鼓?
身处伟大的新时代,沐浴伟大的新思想,作为一个人民的公务员,我敢不敢说,我是一个负责任的公务员?
父亲写下的散文诗、母亲解好的方程式,犹在眼前。
(作者伍诗仁,系冷水滩区委组织部干部)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伍诗仁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