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端午民俗:激扬生命的意识和顾念家国的人文情怀

  端午一词,源于古代的干支记日法。按照干支记日法,共计5个午日: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每个月包括两个午日,端午的字面意思就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不过,这个节日最早直称五月五日,端午一词的最早文献记录是晋朝周处的《风土记》。后来,干支记日法被数字记日法取代,节期就定在五月五日了。

  重午的意思是“午月午日”。夏历建寅,即把初昏时刻北斗星柄指向天空寅辰的月份定为岁首,即正月。正月为寅月,五月就是午月。五月午日,就是午月午日,故名重午。重五,是因为重复了两个五。后来端午节成为五月最大的节日,故名五月节。这跟中秋节又名八月节是同一道理。

  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午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由驱毒辟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各种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

  传统端午节俗随历史的演变,归纳起来有四项主要内容:人神祭祀、护生避害、竞技娱乐、诗文抒怀,其主题是生命意识与人文精神。端午节是一个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人神祭祀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向江水中抛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相关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演变为端午节的另一表达方式。

  据考证,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关于其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也有为纪念屈原之说;正是由于屈原的缘故,端午节也称为“诗人节”。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夏历的五月投汩罗江,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据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屈原五月初五日自投汩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以后每逢这一天,人们都要怀念屈原,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到了宋代,屈原被追封为“忠烈公”,并将五月初五日正式定为“端午节”。宋朝谕令各地官府要组织纪念屈原,诸如赛龙舟之类的活动。

  除纪念屈原之说外,在民间还有一些其他传说。一说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吴国百姓每年五月初五,在钱塘江口举行竞渡“迎涛”仪式来纪念伍子胥,“后世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在众多的说法中,流传最多,并广为人们所接受的就是纪念屈原之说,屈原所有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为端午节赋予了更深的精神文化内涵。目前,我国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也流传到了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等地。

  当然,纪念屈原并不是端午节的全部内容。因地域差异,各地端午节的内容也略有不同,最初的粽子外缠五色线,还加上楝树叶,本意是辟邪,与防止水族偷吃没什么关系。江绍原《端午竞渡考》认为竞渡本来是驱瘟、送灾的一种公共卫生活动。屈原传说附会到端午习俗中,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崇敬,但祭祀屈原并非端午节的全部内容。

  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中国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护生避害

  不论精英还是民众,不论医学手段还是信任手段,保护健康是端午节发生的又一原因。端午习俗中的信仰方式,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精神支持。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为什么被冠以恶名呢?按照百姓的生活经验,此时气温骤然升高,各种毒虫如蝎子、蜈蚣、蛇、蚊子等蠢蠢欲动,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现实危险上升到信仰层面,一些人相信此时瘟神会作恶。上升到哲学层面,阴阳哲学认为,五月正当夏至,白天最长,阳气最盛。阴阳二气争斗激烈,宇宙丧失平衡,邪气丛生,危害生命。

  端午节被定为“恶月恶日”可以提醒大家关注健康,是合乎科学道理的。阴阳哲学的解释不尽符合科学,后来就逐步淡化。而瘟神信仰,是古人对瘟疫的终极解释。因此,所谓“恶月恶日”的说法,主要还是基于人体健康受到威胁而来的。

  为应对这个危险时刻,人们采取各种行动。《礼记·月令》说,此时需要斋戒,禁止在南方用火,还要登高辟邪。《夏小正》说,五月要用兰草水沐浴。这些是知识分子的举动,百姓则采集药物防病治病,把蝎子、蜈蚣、蛇、蛤蟆和壁虎定为“五毒”,警告孩子躲避。

  有些措施是信仰性的,譬如手腕上缠五色线,门上挂艾草或菖蒲。这是端午节发生的民本原因。这些不断重复的措施,就逐渐演变成为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实质是辟邪的节日,主要目的是卫生保健。信仰本质和科学无关,科学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干涉信仰。端午习俗中的信仰方式,不过是给人们提供了精神支持的一种方式。

  端午风俗异常丰富,它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辟邪性质。采集百药最能体现端午辟邪实质。人们认为此时阳气极盛,药性也最强,鲜绿芳香的艾草和菖蒲是首选。把它们悬挂在门窗之上,或者煮水沐浴,让人心旷神怡。艾草还用来熏烟防病。人们把它和剑形的菖蒲叶都看作端午节的瑞草,集中插在花瓶里。既美观,又能符合节日特殊需要。

  竞技娱乐

  端午节寄托着民族情感,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端午节习俗活动,使端午节成为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绚烂迷人的瑰宝。现代人提起端午节可能首先想到屈原,这主要是历代知识分子文化传播的结果。

  东汉人应劭《风俗通》最早把纪念屈原当作端午竞渡的起源“屈原于是日(五月五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东晋的《世说新语》和南朝的《续齐谐记》又把角条(粽子)看作是纪念屈原的祭品。端午节的屈原传说是一种人们对节日习俗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向往,具有积极的意义。

  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记录当地端午划船比赛活动:其实竞渡也,而以为禳灾。”明人杨嗣昌《武陵竞渡略》说“竞渡事本招屈……”,而民众“划船不独禳灾,且以卜岁,俗相传花船赢了得时年”。当然,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把屈原传说注入到了民众思想之中,这是目前屈原传说流行的原因。

  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期间,在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湖北省秭归县,中国龙舟训练基地里桨影翻天,鼓声震天,来自全国的几十支龙舟队为纪念屈原,同江竞渡。台湾和澳门也派出了队伍参加比赛。

  赛前,都要举行独具特色的游江招魂仪式,由世界上最长的龙舟在仪式上亮相。这是一艘全长为62米并带有辅助动力装置的钢制龙舟。这艘宽2.4米、深0.6米、设计吃水0.4米、可容纳120人同时乘划的龙舟。龙舟下水后,舟中击鼓人扮成屈原之妹屈幺妹,不断呼唤:“我哥回,我哥回……”当龙舟慢慢向前游动时,全场响起《起桨曲》。不久,舟至江心,划手们接唱《游江》,深情呼唤屈子魂归。

  直道竞速比赛在一声哨响后正式开始。在击鼓人的号子声中,只见颜色各异的龙舟奋力向前,场面壮观。观众也全情投入,不断为各自支持的队伍加油助威。

  湖北秭归是屈原故里,也是龙舟竞渡的发祥地。1985年,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宜昌成立,此后龙舟运动逐步得到了规范,并在秭归县徐家冲港湾还建成了中国龙舟训练基地。

  在我们永州,道县、零陵、冷水滩等县区,民众都自发组织龙舟赛事活动,既表示对屈原的追思,又使群众在挥桨击水、浪遏飞舟中体会到团队协作激情奋斗的精神力量。

  诗文抒怀

  人们出于移风易俗目的和提升节日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改造端午节,使端午习俗有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更为生动的习俗活动,同时,各地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端午节习俗活动,使端午节成为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绚烂迷人的瑰宝。

  中国人民选择屈原,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屈原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伟大诗人,他以高洁人格谱写了伟大诗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虽被谤放逐,仍眷念故土不忍离去,忧国忧民休戚与共,这就是爱国情怀。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求索不懈。诗句千载传诵,对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高洁的人格,不受恶浊世凤的习染,不随风俯仰,不做不合理“潜规则”的俘虏,坚守节操,宁死不污,身殉理想,坚贞不渝。

  解读端午节的精神内涵,可以让我们明白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而开掘端午节的现实意义,则能让我们以积极、能动的态度去传承和创新。

  屈原精神是端午节的节魂,这凸显出了端午节的重要属性:弘扬爱国爱民、讴歌执著奉献。端午节又被称为“诗歌节”,人们在这一天“诗言志、歌咏言”,抒发情感,传承精神。端午节前后,各地、各单位举办“端午诗歌朗诵会”、“端午诗歌大赛”,既合传统又合时宜。

  因此,在目前阶段,我们在端午节俗传承上应该重视文化内涵的传统继承与适当的现代调整,让端午节重新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是传统节日重现生机的关键所在。

  (作者吕定禄,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曾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吕定禄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8/06/15/182007.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