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古村落内涵丰富、地方特色突出,是永州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但是在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古村落,以保护促发展,仍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永州古村落资源分析
1.永州古村落数量众多,江永上甘棠村、零陵周家大院等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陵的蒋家大院、宁远的黄家大屋等23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打造成全省最大的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体系。
在历史文化名村的建设方面,永州在全省也是独领风骚。全省共1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永州占5个;全省共17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永州占51个。永州另有24个中国传统村落,在湖南居于前列。
2.古村落是永州这本“书”光彩夺目的重要篇章,是永州引以为豪的文化品牌。永州千年以上的古村镇就有10多个,这些古村落保存的古民居建筑多而完整,古代宗亲文化、农耕文化等内涵丰富,是解读永州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永州古村落在选址、建筑设计、等方面独树一帜,是湘南建筑的重要代表。
二、永州市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现状
近年来,永州市高度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努力整合资源,致力打造以江永上甘棠、零陵周家大院等古村落为核心的全省最大的古民居保护展示体系,突出打造文化品牌。
永州市积极发掘古村落、古民居资源,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形成拥有8处国保、23处省保、28处市保的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体系。《永州市文物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整合永州古村落资源,打造全省最大的古民居保护展示体系,新修订的十三五规划再次突出了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重中之重”地位。
通过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程,永州市古村落的古民居和生态景观得到有效整治和保护。如江永上甘棠村、祁阳龙溪李家大院等古村落已建成为全省文物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4年,江永上甘棠村、零陵涧岩头村等4个传统村落纳入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
三、永州古村落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古村落消逝速度不断加快,古村落的综合发展环境不理想,古村落保护相关的政策、资金、人力投入匮乏,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
四、加强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探索与启示
永州市文物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科学机制与有效途径,得到了一些启示:
完善保障机制。一是推动市政府牵头建立古村落保护综合协调机构,成员包括住建、文化等相关职能部门,综合力量形成合力;二是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争取将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纳入考核内容,激发地方政府的参与积极性与自觉性;三是推动制定符合永州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古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四是推动市政府出台专门针对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科学规划和规范制度,特别是强调古村落的规划编制要综合住建、文化等相关部门的意见。
落实具体保护措施。一是进一步发掘资源,提升保护级别;二是完善修缮报审制度,落实文物安全责任;三是强化人才管理,为古村落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四是加强执法力量,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重点整治农村民间文物偷盗、流失问题频发的现象;五是加强宣传发动,增强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引导古村落保护资金多方投入。建立一批急需修缮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全力支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用于抢救性保护修缮。争取市财政加大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投入力度,每年将市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助力古村落保护、开发。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将乡村公共建筑开辟为博物馆、纪念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传承场所等文化聚集地,让更多的古民居、古建筑物有所用,物尽其用。
(贺义辉 杨韬)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贺义辉 杨韬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