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曾志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表彰。资料图
2016年6月,曾志方在湖南省江华县野鸡坳矿区踏勘。资料图
头发些许花白,中等身材,说起话来有条不紊,不时扶下眼镜,常年被风霜掠过的脸庞洋溢着坚毅的笑容,他就是湖南省地勘局409队总工程师曾志方。
从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地勘局首席工程师、湖南省劳动模范,到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第二届全国最美地质队员称号,曾志方将27年的光阴无私奉献给了大山,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奋斗者的赞歌。
“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从事这个工作,就会牺牲大量与朋友聚会、与家人欢娱的时间。但当你发现了一处有价值的矿床的时候,当得知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时候,当看到论文在相关刊物上发表的时候,会感到无上光荣,深感事业无限光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曾志方一语道出了他的人生信条。
2011年,曾志方(右二)在南非一矿区查看岩石品位。资料图
2011年,曾志方(右二)向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左一)汇报永州成矿规律。资料图
投身地质,九嶷山—姑婆山上找大矿
1991年,刚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力学专业毕业的曾志方,怀揣着地质梦,主动请缨参加最艰苦的矿区外围踏勘选点工作。
踏勘选点是一项综合性极强、责任性极大,工作范围和流动性很大的地质工作。从诗书琅琅的大学校园一下子到了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吃苦耐劳的曾志方很快完成了角色转变,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虽然当时的工作单位在湖南娄底418队,但他的工作地点却在湖南永州。“多次在地图上认识永州,也知道永州有很多的矿藏。来了之后,这里的矿藏丰富得让我痴迷。”曾志方并不掩饰自己内心的欢喜。
正是在永州,曾志方和同事们凭着非凡的工作能力和超常的工作强度,连续勘探出丰富矿藏。2003年至2007年,他在永州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项目“湖南九嶷山—姑婆山锡多金属矿评价”。工作区面积大,涉及永州市南五县;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主要工作区位于海拔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区,切割深度大;山高林密,虫蛇出没;人烟罕至,居住多半只能支帐篷、搭草棚,野外工作完全靠双腿。在这样条件极差、工作程度又低的地区,如何取得找矿的突破,是摆在项目组面前的棘手问题。经过五个寒暑的艰苦工作,曾志方带领项目组采集各种化探样品9000多件,完成填图面积400多平方千米,检查和评价了10余个矿点。白天与项目组成员一起翻山越岭,晚上整理资料,开展综合研究,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在野外度过。有时,为及时解决填图和记录上的问题,冒雨到实地核对;为解决综合研究问题,他组织项目组成员多次讨论,甚至争论,图纸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正是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工作,找矿取得了重大成果,提交钨锡资源量16万吨,矿床潜在总价值达193亿元,成果报告获中国地调局优秀成果报告,并被列为中国地调局“十一五”重大找矿成果。
2014年,曾志方(左一)在永州零陵区水埠头矿区查看岩心。
不断攀登,从水埠头走向世界
从事地质工作27年来,从技术员到矿区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技术部主任、大队总工程师,曾志方长期奋战在野外地质工作第一线,无论工作环境多么艰苦,他始终激情满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2010年12月,曾志方被任命为省地勘局409队总工程师,负责全队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工作。当时,位于永州市区的409队,地质工作技术力量远比418队薄弱。对曾志方来说,可谓是“从米箩筐跳到糠箩筐”。
上任后的第一个星期,他跑遍了该队地质项目野外工地。接下来的几年,“下矿区、跑项目,出差在外,白天办事,晚上赶路,在矿区和办公室度过大部分的双休日”便成为他生活的日常。不知不觉中,青丝变白发,皱纹上额头。
辛苦的付出,换来了回报。409队地质工作近几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以省级两权价款项目为主,承担并实施了一大批大中型地质勘查项目,地质勘查成果突出。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水埠头矿区锰矿普查”项目中,针对项目组多为年轻技术人员的状况,曾志方深入矿区,手把手地教他们填图,布置和编录各类探矿工程,开展综合研究,总结规律,编制成果报告。项目探获碳酸锰矿石资源量2537.8万吨,达大型规模,是湖南省开展整装勘查以来,取得的第一个重要成果,荣获湖南省地勘局“2011~2012年度地质科学技术奖地质找矿二等奖”和2016年度有色金属地质协会找矿成果二等奖。
在艰苦的地质工作环境中,曾志方还始终保持着学习习惯。他先后自学并基本掌握了印尼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门外语,以更好地贯彻实施“地勘单位走出去”战略,满足境外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通过翻译大量的技术资料,他为省地勘局409队境外地质勘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南非北开普省波斯特马斯堡矿区开展的锰矿详查项目是409队承担的第一个境外商业性地质勘项目,项目工期紧,工作质量要求高。为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曾志方多次向甲方监理和南非地质专家请教,翻译相关规范;克服多种困难,在南非收集了矿区及周边的地质资料10余份。同时,多次深入矿区,指导地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沉积不整合面控矿的观点,大大提高了钻探工程布置的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和经济效益。
2016年6月,曾志方在湖南省江华县野鸡坳矿区,传帮带年轻的技术人员。资料图
口传心授,为地质事业培养新人
穿行在永州的大山里,曾志方深知其中的艰险,尤其遇到梅雨季节,吃饭都成了问题,只能拿野菜、饼干充饥;没地方住,就在老乡家的牛棚凑合;赶不回驻地,就在野外搭个帐篷;遇到下雨,就到山洞里躲一夜。有一次,天黑路远,无法赶回驻地,只好在河滩的空地上搭个临时帐篷,谁知半夜河水暴涨,等到被冰冷的河水刺醒的时候,帐篷都浮起来了,只好躲进山洞里生火取暖。南岭地带多竹子,扎破鞋子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不小心碰到老乡刚砍柴后留下的锋利竹桩,竹桩刺破了小腿,带血的竹桩从腿的另一边穿了出来,大家都吓呆了,他却淡定地对同事说:“帮我把竹棍拔出来。”尽管大家受过野外生存专业训练,但谁都不敢这么做,曾志方心一横,闭上眼睛自己把它拔了下来,现在腿上还留了一个大大的伤疤。
地质工作虽然艰苦,但曾志方深知它对国家的重要性,更明白地质工作不能后继无人。每当有新鲜血液加入到409队,他比谁都高兴。
业务上他是严师。他力求把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己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及经验传授给年轻人。针对队伍年轻、缺乏技术经验的问题,他采用内部培训、外出学习、传帮带等方法,使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他还经常深入野外一线指导年轻人,大家遇到技术问题,他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地解答。但对他们的工作成果则要求非常严格,所有的技术图件,他都要亲自检查,不合格的必须返工;在整理资料写报告阶段,他必定逐句推敲。每次他都陪着年轻人一起改,让大家知道错在哪里,来龙去脉是什么。
工作中,他是严格的领导。曾志方项目工作要求非常严,每个项目都亲自去现场检查,在短短三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三湘四水以及非洲、东南亚、中亚等地。他下矿区检查,从不事先打电话通知,遇到有人不按时上班,甚至宿舍卫生不好,都会批评教育。
生活中,他是有情有义的朋友。他去南非指导项目恰逢中秋,他精简自己的行李,扛了7盒月饼,不远万里给大家送去节日问候。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曾志方27年如一日,不畏艰阻,爬山涉水,风餐露宿,为国家找到了一批急需矿藏,书写了绚丽的地质人生。(中国国土资源报 李爱丽 赵胤淳 邓坤江 邹娟)
来源:红网永州站综合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