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9月17日讯(通讯员 刘阳荣 唐金华)“轮胎不可能做成花园”“一定会半途而废”“政府不出钱是搞不成的”……
“有了一些起色了”“城中荒空地变成新绿地,干得好”“我参与、我快乐”……
9月16日上午,笔者在冷水滩区梧桐街道白竹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被社工室墙上挂着的意见记录本所吸引。原来,进驻该社区的社会组织——博益社会服务中心正在承接建设公益轮胎花园,意见记录册里印记着居民不同的声音。时间由远及近,居民留言从怀疑到赞美再到参与。
当天,白竹亭社区广场的人比往常更多,场面也更加热闹。在广场玩耍的小朋友们以及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们和附近居民都闻讯围了上来,大家都撸起袖子,有的兴冲冲地往花园搬运草皮,有的自发分成几组把草皮整齐的摆放到花园里,有的浇水之后把草皮认真地按压结实。不到一天的功夫就顺利铺好了草皮。
据博益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本次花园建设资金全部来自爱心企业和组织、个人的捐赠。项目启动建设之时,当地居民对本次建设都持否定或者疑问的态度,路过花园附近,只是看一看、问一问,现在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不管成人儿童,都点头称好,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普通居民参与建设。这个变化,得益于政府的引导、社会组织的实施,得益于爱心企业、人士的慈善公益支持。
公益轮胎花园的顺利建设为冷水滩区探索建立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的协作互动机制、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实验新路径。杂草丛生的荒空地华丽转身为色彩缤纷的城市新元素,社区居民从不认可到认可到参与的转变,这就是社区营造的一次生动实践。该区民政局负责人概括道:“社区营造就是要把社区的一个个人连接成为整体,让大家有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来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
冷水滩区今年被确认为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县区。社会组织在不同社区分别组织读书活动、环保行动、关注社区退休老人生活、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如“四点半课堂”等项目服务。“因为各社区的情况不一样,社区营造的切入点自然也不同”。区民政局负责人解释道。冷水滩区通过社区营造,正逐步构建一种自下而上、多主体合作的社区治理的行动和话语体系,实现社区整体可持续发展。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刘阳荣 唐金华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