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祁阳羊角塘镇崀井山村高红军勤劳脱贫侧记

红网时刻永州9月18日讯(祁阳分站记者 刘志军 唐志强)高红军系祁阳县羊角塘镇崀井山村14组村民,今年51岁,全家人口4人,妻子于要秀长期有慢性腰病,全家仅高红军一个劳动力,靠种植一亩半田维持生计,既要负担妻子治病医药费,还要负担两个小孩学杂费,同时还要赡养年迈有病的老母亲,家里经济状况捉襟见肘,一度对生活感到非常迷茫。2014年,高红军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以及后盾单位多次到他家了解家庭情况,并为其出谋划策,帮助他逐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走上脱贫路

“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穷”。高红军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精心帮扶下,充分认识到了自己要脱贫,不能等靠要,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种植、养殖经验,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2015年,高红军参加了青年农民培训班,学习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回来后,他在村里流转了10亩闲置稻田,同时,还通过帮扶结对人买了50只种鸭苗,每天起早贪黑,刻苦钻研,不仅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还经常跑县、镇农业部门讨教种养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高红军所种植的稻田全获丰收,每亩单产高达1500余斤,养殖的种鸭也正常产蛋,当年高红军单靠这两项就增加收入1.5万余元,顺利实现了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目标。

不忘政策恩

有了甜头,就有奔头。2016年,高红军对种养有了更深的认识,种植养殖的信心更足了,于是他向银行申请了2万元的小额贷款,准备因地制宜扩充自己的种植养殖规模,先是从村里流转了50亩稻田扩充种植业,后又养殖了200只蛋鸭,扩充自己的养殖业。曾经有人向高红军建议,说他有了一套自己的种养经验,为什么不把规模再扩大一些,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扶植。但高红军认为,自己必须量力而行,国家已经对自己这么扶植了,再不能给国家增加负担,只有靠自己辛勤积累,来扩大种养规模,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全力做好现有规模,并确保做到最好。2016年,在高红军的苦心经营下,当年的效益实现了翻番。

心系家乡人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真富。高红军富了不忘家乡人、家乡情、家乡恩,他不仅出钱出力支持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还积极从外面引进种养技术人员来村里传授种养技能,自己还深入一家一户现身说法,亲自为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耐心细致地讲解种养业必须注意的事项、关键环节,并无偿为特困户提供技术和资金的帮助,村里男女老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高红军的种植、养殖规模越做越大,今年他租种了150亩稻田,养殖了500只种鸭,还放养了2口鱼塘,养了5头牛,预计年收入将达20余万元。高红军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田大户和技术能人,每年在村里聘请贫困户插秧、收稻50多人次,每人可增加收入2000多元,还带动村里其他贫困户养殖鸡、鸭,并指导养殖技术,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致富不忘家乡人的有心人,成为崀井山村乃至羊角塘镇“科学种养摆脱贫困,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脱贫致富典范。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刘志军 唐志强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8/09/18/47863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