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山: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

红网时刻永州11月17日讯(通讯员 梁利 欧昌正)“既是农业产业园,又是休闲旅游地,真好。”11月17日,蓝山县雷家岭田园综合体内游客爆满,不少游客在休闲观光之余不忘下地干农活、体验一把农事乐。

“雷家岭生态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200余亩,社员入股土地800余亩。今年种植紫茄1200亩、香芋800亩、富晒优质稻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1000余亩,与深圳企业建立长期销售合作关系,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主要销往广州、香港等地。”

村支书雷统优说:合作社还为贫困户提供“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种供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品牌建设、统一回收销售)的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参与贫困户5户,贫困人口22人,每年实现纯利润5万元,贫困人口增收2200余元。以田地入股的方式,吸收贫困户55户的120余亩土地入股,每年每亩保底分红400元,每年递增5%,每户贫困户平均实现增收1000元。

而这,只是该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2018年,蓝山县立足产业化走产业脱贫之路,打出了产业扶贫组合拳。

及时行文明确县财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给予3000元/户产业帮扶资金,重点支持在贫困村以“村支两委+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经营模式运营。全年落实兑现189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奖补资金569.4万元,产业扶贫财政已投入2455.9万元,其中光伏扶贫投入1485万元,电商扶贫投入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安排种养产业项目资金215万元,县财政奖补资金569.4万元,重点产业扶贫项目150万元,众筹产业扶贫资金6.5万元,产业扶贫奖补和重点项目联结带动1030户、贫困人口3520人脱贫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在山区重点发展以经作、中药材、楠竹、猕猴桃、黑山羊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在平丘区重点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粮食、烤烟、蔬菜、水果等产业,发展水稻种植34万亩,蔬菜种植11万亩,水果种植6.8万亩,其中葡萄1万亩,西瓜1万亩,柑橘1.2万亩,茶叶种植2.7万亩。目前全县有种养合作社479个,在贫困村发展的有103个合作社,现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产业基地覆盖23个贫困村。

荆竹江源村支书赵雪旺发动全村贫困户,通过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江源道地药业种植合作社,投入资金260万元,种植中草药100多亩,魔芋60亩,贫困户入股35户,并安排了8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了每年15%的保底分红协议,务工人员按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发放工资报酬,已有31户贫困户脱贫。

雷家岭农业生态产业园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优质蔬菜、水稻种植,吸纳贫困户11人长期就业,每人年平均收入15000元,合作社采取贫困户以田地入股的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年底每亩可分红500元,比田租300元每亩高出200元。三峰茶叶百叠岭万亩有机茶园辐射带动贫困村湖叠村2600亩的荒岭种植茶叶,带动全县600余人口实现脱贫。蓝山县鑫旺竹业有限公司已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长期从事竹木生产加工,将带动100余人实现脱贫。

绿色时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采取“稻菜轮作”模式,雇佣农民工6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40余人,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新顺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志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五福葡萄发展有限公司等公司葡萄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雇佣部分贫困户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负责葡萄的全程生产管理,让受请的贫困户劳力有2000元/月的稳定收入,葡萄产业将带动800余人实现脱贫致富。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以建设湘江源头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为契机,将湘江源头流域近900平方公里的南部山区定位为生态经济区。

依托湘江源头的大品牌和湖叠村、坪源村、竹林村等6个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为契机,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2018年重点支持湖叠村、竹林村两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建设,同时举办了“永州蓝山乡村文化旅游周”“泉塘西瓜节”“大洞梨花悠乐园采摘节”“毛俊荷花节”“花果庄园葡萄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成功引进香港新井集团投资2亿元着力打造浆洞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区。全县有贫困户108户,380人吃上旅游饭。

大力发展电商产业。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众筹平台发布扶贫项目信息,带动社会资本用于发展扶贫产业,在全县村级淘宝服务站铺开建设扶贫专柜,将贫困户产出的黄花菜、油茶、黑糊酒、大白苦瓜等农产品全部纳入扶贫专柜,帮助贫困户实现产销对接。建立电商县级运营中心1个,在41个贫困村,设立43个电商便民服务点。

建网店(微店、扶贫小店)239个,其中扶贫小店239个,贫困户建店165个;贫困村网上销售产品有红薯、香芋、小仔发生、葛根、香莲、生姜、黑糊酒、竹子酒、新圩辣椒、楠市面条、蜂蜜等50多种;引进农村淘宝、苏宁易购、京东商城、邮乐购等知名家电商平台;培育三峰、绿野、蓝网等本地电子商务企业30家;为60个村设立扶贫专柜,投扶贫资金7.5万元,其中贫困村43个,2个城区实超设立了扶贫专柜。据统计黄花菜、香芋、土鸡蛋、茶叶、葡萄等40多种农特产品已入驻各扶贫专柜。

联系蓝山蓝网等电商企业通过互联网帮助销售农特产品,蓝山蓝网与湘江源瑶族乡桐村签订包销协议,帮助全村27户贫困户将干笋、粑粑叶、土鸡、土鸭等农产品“走进城市”。设立线下扶贫专柜,在供销和好又多两个超市设立电商扶贫专柜,专卖贫困村的蔬菜、鸡蛋、红薯、豆子等农特产品,为部分贫困村年纪稍大网盲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梁利 欧昌正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8/11/17/80366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