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草圣”怀素的成才之道——兼论其“营销”策略

书法是国宝,是国魂,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浩瀚的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历代书者吸蓄精华、锐意创新,将书法艺术推向了一波又一波高峰,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书法大家,其中有一位的经历堪称“传奇”。从“草根”成为“草圣”,怀素的成才之道具有鲜明的励志意义,其学习路径特别是“营销”策略很值得当今艺术家品鉴。

一、中国古代书坛“圣”“祖”身份的比较分析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界线。而我国文字更孕育出了一门艺术,充分彰现了中华先贤的聪明才智。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甲骨文起算,经过三千多年的大浪淘沙,书法字体最终形成了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五大类别。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分大篆、小篆,楷书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等等。另有甲骨文书法、金文(钟鼎文)书法、石鼓文书法等尚未成宗派续脉。

据各类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在书法各门类均产生了宗师级的标杆人物,号称“祖”、“圣”,但屈指可数。

汉字鼻祖——仓颉,生辰不祥,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创造汉字。《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小篆鼻祖——李斯,约公元前284年-208年,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李斯楼村)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后作丞相,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隶书鼻祖——程邈,生辰不祥,字元岑,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刻大观帖中还收录有程邈书作《秦御史程邈书》。

楷书鼻祖——钟繇,公元151年-230年,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曾封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其父钟迪官至颍川郡主簿。《宣和书谱》评钟繇书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行书鼻祖——刘德升,生辰不祥,字君嗣,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其行书书法虽草创,但字迹妍美,风流婉约,务求简易,笔划从略,离方遁圆,浓纤间书,如行云流水,被后人列为“妙品”,独步当时。

草书鼻祖——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公元192年,字伯英,瓜州县(今属甘肃酒泉市)人,“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

笔法传授鼻祖——蔡邕,公元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祖上世代为官,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工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体法多变。蔡邕从“工匠用扫帚在墙上写字”受启发创造了“飞白书”,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中国古代书法史留传有“石室神授蔡邕《九势》”的故事。

书圣——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又作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史上精通草书的书法家不少,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草圣”的仅三人(时人互捧者不论),一个是前述的东汉张芝,另两个是唐代书法家张旭、怀素。东汉张芝创章草,实为书法界划时代意义的书法巨人。后张旭创狂草,张旭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在唐朝开元年间官至常熟尉,后为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所以张旭当时就有草圣的称号。怀素继张旭之后把狂草推向了顶峰,怀素是后起之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年少游历世界,遍览百家,终成一代大家。怀素创作的《自叙帖》有中华第一草书的美誉!张芝、张旭、怀素三位都是草书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张芝是章草草圣,草法自隶书中来,章草的开端,公认是以皇象的《急就章》为代表。章草的复杂性是无法和今草相比的。隶书经历了魏晋隋,已经基本退出日常书写,取而代之的是楷书,楷书的兴起,历经崔援、杜度以及后来的钟繇,开始有小成,至二王之后,步入正轨,再至隋唐大成。而唐朝的两位草圣张旭、怀素,草书取法皆从楷书中来。怀素与张旭在“狂”这一点上有共同之处,而张旭书肥、怀素书瘦,则是其异。张旭的传世之作《古诗四首》注重顿挫提按,怀素相对张旭,其传世名作《自叙帖》更为弱化笔画的粗细变化,更为注重笔势的营造,即铁线型的路子,应是受颜真卿的影响颇大,融入了屋漏痕的笔意,这一点张旭很少做到。这三位论起对后世的影响,当以怀素为最,历代书法鉴赏名家的书法史著几乎没有一本不提到怀素。

01.jpg

《自叙帖》

至于怀素何时有“草圣”之称,史料难考,据分析应在怀素中青年时期开始有此称谓。此据从当时两篇小作中可查找些许佐证。唐代宗大历二年(767),诗人苏涣在长沙为怀素作《赠零陵僧》初露端倪:“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忽如裴曼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蚊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西河舞剑气凌云,孤篷自振唯有君。今日华堂看洒落,四座喧呼叹佳作。回首邀余赋一章,欲令羡价齐钟张。琅诵□句三百字,何似醉僧颠复狂!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诗中称赞怀素是“草圣”张旭之后唯一继承人,称赞徐浩的书法几乎凌驾于王献之之上,如果怀素得到徐的赏识,定会“洛阳纸贵”。苏涣将怀素定义为“草圣”张旭的唯一继承人,表明怀素已具备成为“草圣”的筋骨。唐楷宗师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则现更为详尽明确的表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尚书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用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揖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以冠诸篇首。”本文作于大历七年(772)九月。礼部侍郎张谓欣赏怀素的草书和其放荡不羁的性格,“引共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怀素赴洛阳求教颜真卿,并请颜为歌集作序。该序介绍《怀素上人草书歌》之缘起和草书作为一种书体的发展、演变,极称怀素草书之精益求精、追求圣境,首现对怀素“草圣”之赞誉,表达了作者对怀素的仰慕之情。自从怀素到长安、洛阳拜师交友学艺后,草书更是登峰造极。他一生都生活在书法的太虚幻境中,继张颠为“草圣”,当之无愧了!

上述“祖”、“圣”,仓颉曾为部落首领,李斯贵为丞相,钟繇、张芝、蔡邕、张旭来自官宦之家,王羲之出自名门望族,程邈曾作县衙狱吏,仅刘德升出身难以查考。另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为一代名臣,赵孟頫乃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王献之为王羲之第七子,黄庭坚来自书香名门,苏轼乃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柳公权官至太子少师,董其昌官至礼部尚书,米芾母亲阎氏曾侍奉英宗高皇后,欧阳询乃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等等。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享有盛誉的书法大家,出身大都非富即贵,背依显赫家族力量。要么倚家世,要么靠入仕,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浸染其中出人头地。寻常百姓学字均属不易,要成书法艺术一代宗师,难于上青天。

而“草圣”怀素是个例外,可称“另类”。

怀素出身寒门,以落寺出家搭寻习书平台,洛阳纸贵靠种芭蕉自产自销,遍寻名师挚友切磋书道,闯出一条成功之路。这条路何其艰辛艰难!

当今时代,国盛民昌,文化繁荣、文化复兴大幕揭起,文化的传播、普及非常频繁,写字学书不再是奢侈和企望,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关键是要志存高远,努力肯钻。

二、影响怀素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

怀素,公元737年—799年,俗姓钱,字藏真,汉族,永州零陵人,幼年出家为僧。他是中国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以“狂草”出名,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后人尊称怀素为“草圣”。

从一个寒门庶子蝶变为书法宗师,怀素的成长历程对其成才成名产生关键影响的有下述几项。

一是削发为僧当出家人。“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句话对怀素来说显然不适用。怀素为什么年幼即出家为僧,具体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家贫无以为生,也有可能是时代背景使然。在唐代选择出家为僧,往往是出人头地的一条重要途径。唐代的寺院文化繁盛,其中不乏在文化修养或其他方面有超凡修为的高僧大师,投靠他们无异于拜名师。同时唐代佛教大盛,尤受厚待,多数寺院制有田土地产,僧人基本是衣食无忧,有的甚至比较优越。作为出家人,怀素少了许多尘世的牵绊,可一心向艺,一心事书。其实,古往今来,成大事、铸大业者,多是“出家人”——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周游列国,是一个很不称职的家长。二十世纪的许多革命家毁家纾难,舍小家为大家,开天劈地,缔造新中国。怀素做得太极致了——釜底抽薪、破釜沉舟,一个人的家。笔墨纸砚就是他的家!

二是不爱武功爱文功。少林武术,天下独步,出家人的“功夫”何以了得!以致古往今来少年学武者趋之若鹜。而怀素却偏好不同,“只读经书不参禅”,事佛志不在“佛”!或许是受了“唐代朝野上下莫不言书”的时局的影响,怀素幼入佛门,时兴写经之风,诱发起怀素对书法的爱好。他无意成“佛门高僧”也不愿当“武林高手”,经禅之暇颇好书法,人们很少听到怀素在禅房练功念经,而经常在书堂寺后面的怀化古井看到他弄笔洗墨。寄身佛门以此恒心习字学书,进步神速,怀素20岁时书艺就名噪当时,以至“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诗《草书歌行》)。

三是悬梁刺股式的“勤奋”。怀素成才以勤奋为基础,特别是在762年出访寻师以前的青少年时期尤为刻苦,有芭蕉代纸的佳话,有笔冢为证,有墨池为照。陆羽《僧怀素传》记载:“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缪,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该文历述怀素学书情形,称他不拘小节,饮酒以涵养性情,以至寺壁里墙、衣裳器皿,到处都有书写的字迹。他因贫穷无纸可书写,就种植了万余棵芭蕉,以供挥毫泼墨。并将自己所住之庵名为“绿天庵”。写不够,又漆一盘子,一块方板,写至再三,连盘子、方板都写穿了,足见怀素刻苦练字的程度。唐李肇《国史补》说怀素“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其冢傍有小石池,《零陵县志》记载他以“小石池洗砚,水常黑为墨池”。可见他对于书法从小追求勤学苦练。所谓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聪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些古今励志格言,千年前的怀素每天都在砥砺践行。

四是非一般的“痴迷”。所谓痴迷,就是专注、投入,就是心无旁鹜、聚精会神,就是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从书堂寺的小和尚,到名满天下的老和尚,怀素一生不改对书法的痴迷。查索史料可发现,怀素一生唯对书法情有独钟,他的脚步都是围绕书法而丈量的,可谓至真至诚,物我两忘。《庄子杂篇·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怀素创作草书时,饮酒至酣,大呼小叫,声情并茂,其架式、神情、动作如入无人之境,观者无不受之感染,这也可说是怀素成就一代宗师的秘技之一。为何怀素如此嗜书法如命?笔者认为,乃人之性情与物化形式的完美融合,古人云:“书者,心之迹也”。也就是借助书法艺术这一高尚的“精神构成物”来表现自己,应是怀素找到了自我性情流露的最好形式。他的《论书贴》中有一段自勉的话:“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这也可表明他早年的志趣所在。正因为有了这种痴迷和挚爱,怀素不为世俗所扰,专心练书悟道。以致其狂草纵横不群,激流闪电,仿佛有如神助,直达书苑之巅,成为唐代草书最后的绝响!“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李白诗《草书歌行》),一语概括出怀素学书的刻苦、痴迷。怀素一生不事旁物,心心念念地就做了一件事儿,就是练习书法,而且专精草书,最终以“草圣”留名书史,可算是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的典型人物。所以,但凡有点想法和念头的人,如今天说有点“梦想”的人,当有一点一点积累的决心和执行力,才可能最终成就一番大业。怀素对草书的痴迷,是现代成功学教科书上永可引用的经典案例。

02.jpg

《论书贴》

五是对“我心即佛”中唐禅宗精神的彻悟。在近两千年的草书演化史上,怀素以其狂草而显赫,已成为书道同仁的常识。但怀素的非常人所为,也引来坊间何等异样的眼神与“身在佛门不事佛”的质疑。要释疑解惑,深刻地体悟怀素其人其书,就不得不探究怀素所处的中唐社会时代情绪、中唐禅宗精神及怀素的生命主体情绪。只有探究这些带有根本性及实质性的问题,才能深解怀素草书的真谛。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后,历经了东晋、南北朝两次繁荣,演衍到隋唐步入了第三次繁荣。与此同时,又历经了中国传统的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糅合与异化,到了怀素所处的中唐时期,禅宗大盛。禅宗重视“本心”,追求“梵我合一”,“佛即我心,我心即佛”。“云何即得解脱,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事无事事。”(《大珠禅师语录》)佛在哪儿?无处不在处处在,见性成佛,在每个人的心中。中唐卷起的这股“狂禅之风”,就是要求对人的主体性的彻底解放。只有这样,人的潜能才能自由的释放。中唐时期的这种禅宗意识是对佛教的真正的大彻大悟。“佛要我们‘观照自性’”,盲目的信仰和迷信都为佛所不取。正因为浸染在这一特定禅宗精神的氛围之中,身处佛门的怀素通过自己生命主体的体悟,用禅宗精神进行自我观照,追寻自我生命主体的终极,于是构成了他与中唐禅宗精神尽于一致的任情恣肆、狂放不羁的生命主体情绪。自此我们不难理解怀素和尚“不爱武功爱文功”、“痴迷书法”、“勤奋刻苦”、“醉酒吃肉”、“品茶论道”、“骑马坐轿”等等非一般的举动,因为在怀素看来,这一切行为“尽是佛事”!

03.jpg

《四十二章经》

六是豁达淡然的个性修为。心境塑造思想,思想引领格局。怀素书艺的点画线条之美,结字排叠之美,布局章法之美,风格洒脱之美不只是技艺的高超。怀素草书法度之外,奔放自由、变化灵动是其核心。如《自叙贴》、《苦笋帖》、《食鱼帖》、《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等,字字灵动,单字或大或小,字组有连亦有断,章法或稠密无间亦或疏朗清雅,乍看全不为规矩所囿,细细品味,则动静有致,恣睢合宜。从文艺美学角度看,生态活泼,情趣盎溢,整篇弥漫着诗意气息的宁静又极富运动感极富生命力的美,让人感受到一种不染尘俗的精神境界!技法之外,主要源于人的心灵修养。书法绝不只是技术活,更相关于修身和做人!怀素的修为是做回了真实的自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游历与旅行、交友、拜师、修学、休闲很好地结合起来,每到一处寻访“遗编绝简”,开阔视野、廓大胸襟、提升书艺。怀素一生既耽于闭门造车,板凳要坐十年冷,也乐于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视野中更有永远挥之不去的闲云、野鹤,老树、枯藤,衰草、孤蓬,浮云、逝水,晨钟、暮鼓,寒寺、芒鞋,还有被狂风撕扯的油纸伞、雨痕滴漏的湘南老屋、以及那婉转自如的南方水田。这些大地之物,如梦幻般拼凑的绝美风景,永远地沉潜在了怀素的内心深处,从而构成了他每一幅狂草墨宝的基本魂核,以致今日还散发着强烈的生命气息。水的清澈,并非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不是因为没有杂念,而是在于明白取舍。只专注技法的训练而不注重心灵的修养,书法就不可能有境界和高度。两种功夫、双重境界,造就了一个非凡的怀素。

04_??.jpg

《食鱼帖》

05_??.jpg

《小草千字文》

06.jpg

《苦笋帖》

三、怀素成名的路径及其“营销”策略

清代的张潮说,是真书生,必不迂腐。怀素是高明的书法家,不是迂腐的书呆子。从游历全国,一路拜师交友、作书表演之举可以发现,怀素骨子里潜藏着浓郁的创新因子,实践中巧于善学现卖,具有虚心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宣传意识和过人的营销技巧,为成功宣传推介自我、造就一代草圣独辟蹊径。其策略堪称营销学的经典范例!

一是巧妙的自我介绍。怀素一生为采风创作、拜师交友多次出家云游,走到哪儿一番介绍自我免不了。怀素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地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怀素在长安、在洛阳介绍自己时称为长沙人,与我们在北京称自己为湖南人如出一辙。唐朝长沙隶潭州,零陵属永州。可是推溯上去秦始皇二十一年灭楚后置长沙郡,辖零陵。西汉初,原长沙郡改为长沙国,亦辖零陵。怀素称自己“家”长沙,就是用的古郡名,借名城古郡提升自己身份。《自叙帖》是大历十二年(777)十月二十八日,怀素居京都长安时所作,他在长安当然可自称“家长沙”。古时长沙为楚之要地,《史记·越世家》记载:“长沙,楚之粟也”,说明长沙是楚国的重要粮食产地。战国七雄楚欲灭秦,何等霸气! “唯楚有才”延续至今!怀素介绍自己是长沙人是有深意的,表明自己来自人才荟萃之地。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自此,永州、零陵一地两名,但因远离中原,并非显赫之地。自唐宋之后,永州“始为人重”,域名远播。永州居潇湘文化之源,钟灵毓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名贤俊彦。毋庸置疑,怀素便是潇湘这片神奇土地孕育的一代骄子。他虽出家为僧,但领受了潇湘灵气而聪慧灵异,再加上自己后天的勤学苦练,矢志砥砺,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巨擘,永远是潇湘大地的骄傲。

二是虚怀若谷的“拜师学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民谚可能只有中国才有。这也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且至今依然生机勃勃的重要内因之一。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怀素从零陵出发,作万里之行,经衡阳、客潭州,763年又北上岳州(今岳阳市)。唐大历二年(767年)怀素30岁时决心走出湖南,目标是南下广州,不是打工,而是拜师。师者为当时“工草隶,又工楷隶”、“名噪一时”的广州刺史徐浩,目前尚无权威资料考证他为何未达到此行目的,不过他却另有收获。唐大历三年(768年)春,怀素在衡阳与同舟北上的王邕共游山水,恰遇被贬到潭州(长沙)任刺史的张谓回朝复职,于是他便和张谓结伴到了京城长安。在京都他拜谒张旭弟子邬彤为师,再入洛阳问道书法宗师颜真卿。邬彤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草书的神鬼莫测以及王献之的书法特点等,一一对怀素作了讲解。在颜真卿处,怀素增加了对张旭笔法的“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的理解。颜真卿与怀素在洛阳讨论笔法,陆羽作了如是记录:素曰:“吾观厦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真卿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握公手曰:“得之矣”。怀素在和颜公谈到自己的用笔体会时,一连用了夏云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坼壁之路这四个比喻,而颜公却不以为然,问到:“何如屋漏痕?”怀素听了,茅塞顿开,握手惊呼之“得之矣!”这种言传身教、深刻感悟,对怀素书艺精进大有裨益。在全国各地,怀素拜谒交游的书法导师有名有姓的就不下十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名师垂教,名门濡染,技艺和名声双升,怀素自然成为书苑高徒、高足、高人。

三是善作明星范儿的“书法表演”。怀素在经历了早年盘板皆穿、蕉叶书遍式的勤学苦练之后,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是通过拜见当代名公,借以开拓自己的眼界,同时提高自己的声望。很多人称怀素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明星,怀素确实是“明星范儿”十足。怀素游历全国也相当于组织了一次“全国巡演”,其擅长的营销技巧当然是书法表演。据载,他曾在长沙、洛阳、长安等地作书法表演,“一个和尚,一手端酒,大口吃肉,一手拿笔,飞蛇走虺,‘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何等的一幅妙图!” 如此奇葩,招致市人如潮,观者如堵,人们争抢狂僧墨宝,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这与今天的明星演唱会如出一辙。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唐任华有诗写道:“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

四是巧借名人效应“广交挚友”。庙寺有门墙,人生无篱藩。和尚怀素没有封闭自己,他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艺术。他重友情,与官员、百姓、商贾等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来往,有些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以书会友,结识了当时一批名望很高的文人骚客、政府官吏。怀素在家乡时便获得当时的永州司户卢象、永州刺吏王邕的青睐。王刺史曾为他写过《赠怀素草书歌》,其中有“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的句子,这对于地位卑下仅是一介布衣书僧的怀素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肯定,对于其声名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湖南成名后,怀素与时任潭州刺史(后任礼部侍郎)张谓、湖南主运戴叔伦结成莫逆之交。在长安和洛阳,怀素以他气势非凡的狂草和放荡不羁的性格打动广泛接触的各界名人,然后请他们做诗,进一步宣传推介自己。在《自叙帖》中,怀素罗列对他的书法行赞美之辞的当时名人不下十人。唐代给他大唱赞歌的有顔真卿、王邕、窦冀、李白、杜甫、陆羽、韦陟、张谓、卢家、徐浩、王岂、朱逵 (一作遥)、鲁收、李舟、许瑶、戴叔伦、钱起、高闲、巧光、亚栖、梦龟、贯休、任华、皎然、苏涣、马云奇、叶季良等,王琦注引《一统志》说当世名流为怀素草书赠歌者有37人,《全唐诗》中作者也有10余人为怀素作过赞颂诗文。历代书家中,获得如此数量名家诗文赞誉者仅怀素一人。其中卢象、王邕、张谓、戴叔伦、窦冀、李白、任华、苏涣、马云奇等均是在怀素青年时期给他写过几乎同题的《怀素上人草书歌》,这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可谓空前绝后。特别是与怀素一见如故、情投意合的李白,为其站台影响巨大。怀素、李白,文友兼酒友,两个充满浪漫气质的人在唐朝一站,气宇轩昂,神采非凡,万众瞩目,粉丝如云,成为震古铄今的文艺巨星。李白赞怀素的书法“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古今称独步”,该为其省去多少“广告费”!韦陟、张谓在政界推介,李白在文人间颂扬,颜真卿在书坛为其振臂一呼,杯素和尚想不出名都难了。

当然,历史上对怀素草书持批判态度的书法名家也不少,如米芾、苏轼等既贬抑又褒扬,欧阳修、王铎、高二适等贬抑恶批。尽管不乏贬抑者,但瑕不掩瑜,怀素在书法史上的贡献及其无畏创新的光辉形象是永存的。

草书自汉兴,经过东汉杜度、张芝,东晋“二王”,至唐代张旭、怀素抵达顶峰。虽然此后再也未出划时代的草书大家,但历经1200多年岁月沧桑,怀素草书依然光芒万丈。1972年中日建交之际,毛泽东将怀素草书《自叙贴》影印本,作为国宝赠送日本外相大平正芳。新世纪以来,中书协专门设立全国草书展,其中全国第四届草书展于2017年3月在怀素故里永州举办,盛况空前。透过毛泽东书法所显现的怀素影子,看看现在多如牛毛的草书爱好者,不难发现怀素草书生生不息的现代意义。

怀素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个成功怀素的背后还有成千上万个未知名的“怀素”。往事越千年,以怀素成才之道观照今日永州书法人才的培养,及至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可思可借之处良多。

近年来,永州文艺出现了一些可喜的新现象。大型文艺活动增多且影响增大,文艺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文艺交流加强加深,文艺品牌越来越响,民办文化来势良好,网络文艺兴起,一批中青年文艺家崭露头角,书法、美术、摄影、曲艺、文学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等等。但永州文艺还存在着机制不活、投入不多、平台不大的问题,创作上有高原无高峰,文艺领军人物、精品力作依然稀缺。同时,文艺界内部的团结有待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合力还未很好的形成,散兵游勇、孤军作战现象比较突出。

我们期待永州文艺复兴,我们企盼党委政府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夯实基础和平台、出台有力措施强力助推。当前紧要的是加快构建一套“推名家出名作”的保障体系,如出台有潜质的中青年艺术家培训深造资助办法,定期制订文艺创作重点题材规划及经费补助办法,文艺作品获奖或发表配套奖励制度,国家级省级知名艺术家在永采风创作保障措施,体制内艺术家年度创作假制度,文艺名家荣誉制度及创作资助办法,艺术家宣传推介和对外交流补助办法,等等。

我们也期待社会各界应清醒而准确的认识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文艺发展的最重要外部环境,在创作生产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创作生产市场主体的活力。有关文化文艺行政主管部门需加强统筹,协调各方,形成统一、顺畅、高效的管理体系,通过提高管理效能突破文艺作品质量。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需深化改革,转变观念,积极对接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激发活力,努力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优秀产品。各级各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管理、经营、创作生产人员的选拔培养培训,用更好的发展平台、更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积聚,大力引进懂专业、善管理、知市场的人才,提升管理、经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我们更期待永州的艺术家们像怀素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像怀素一样执着、坚毅、豁达、包容、睿智、弘道,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争做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文艺创作是个性的劳动,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独特的视角、个性的创造是成就精品力作的前提,需要反复推敲、讨论、斟酌。宽松的思想和艺术空间是造就文艺大家、精品力作的丰厚土壤。艺术界要大力发扬艺术民主,尊重艺术创作规律,鼓励大胆创新探索,容纳个性风格;积极倡导不同艺术思想、风格、观念、流派之间的批评和争鸣,既要热情洋溢地鼓励讴歌真善美,又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批判假丑恶,共同营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文艺创作环境,真正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创造力,为永州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建设文化强市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文/李科 图/王竹林

来源:红网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8/11/29/111482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