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11月30日讯(东安分站记者 严洁 通讯员 唐宇)改革开放40年的波澜壮阔,绘就了昭昭历史长卷,惊艳了灼灼峥嵘时光。东安,湘桂走廊上的绿色明珠,是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在改革开放浩荡春风吹拂下,立足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项目推动标杆县、全域旅游排头兵”目标,顺势而为、逐浪奋楫,成为全国首批武术之乡,中国首个德文化之乡。城乡旧貌换新颜,群众安居又乐业。
揆诸40年来的风雨苍黄,改革开放是东安茁壮成长的“基因”,也是解读经济发展沧海桑田的“密码”。40载筚路蓝缕,40年春华秋实,东安将改革开放巨变描摹得激情四溢。
启征程 数字中有大乾坤
改革开放初期,东安地区生产总值刚刚突破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708.2万元,财政乏力,群众生产生活难以为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向纵深,企业和市场的发展潜能全面激发,经济社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县域综合实力逐步增强。1994年GDP突破10亿大关,2000年突破20亿大关,2011年突破100亿大关,2017年达到183.4亿元,是1978年的近180倍。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大关,增长141倍。总量提升的同时,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劣到优的嬗变。改革开放初期,东安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8.1:16.3:15.6,经过20多年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00年,调整为45.7:16.8:37.5,首次由 “一二三”结构调整为“一三二”结构。从2001年至今是东安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1:36.5:42.4,由“一三二”格局调整为“三二一”格局。 从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到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实行粮食直补再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从1985年到1992年再到2001年的数次医疗卫生改革,从1994年到1998年再到2004年的住房市场化改革,东安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改善了生活条件。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2元增加到2017年的13370元,增长10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2462元增加到27149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逐年增加,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断增大,农村住房条件全面改善,群众安居乐业,幸福指数大幅提升。70年代的东安,县城区面积小,街道破旧,房屋简陋,全县几乎没有通畅的乡村公路,群众深受“出行难”问题困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从城区到乡村,迅速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城乡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开放前,全县公路里程仅499公里,等级极差,2016年全县公路里程达2078公里,是1978年的5倍,实现了村村通。通过大力实施城镇提质战略,县城扩容提质成果丰硕。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5.7%提高到41%,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芦洪市、大庙口等乡镇建设全面推进。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1986年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2017年获评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各乡镇,为全县人民创造了良好的健康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群众就业渠道拓宽。“国字号”荣誉纷至沓来,东安“德武文化”绽放光华。立足特色产品,东安荣获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中国银杏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多项国字号招牌,“东安鸡”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南省首个以县级城市命名,从东安始发的“东安号”旅游专列于2017年5月运营,结束了全省县域城市无始发开行动车组列车的历史。
一扬帆 改革中求大发展
发展总是伴随艰险,前进的道路从来坎坷不平。面对缺乏产业支撑,工业经济薄弱现状,历届东安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寻求出路。尤其是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建设了永州“次中心”的发展定位,立足建设“创新开放新高地、项目推动标杆县、全域旅游排头兵”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战略,全面发展工业、特色农业和全域旅游业,最大限度挖掘东安潜力加快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东安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并跻身全国百亿园区,国华永州电厂、红狮水泥、凯翔鞋业、瑞麟电业、中民筑友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形成新能源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竹木业产业链、纺织服饰产业链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等五大绿色环保产业链。 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次性盖章汇”实现常态化,致力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高效智慧的政务服务体系,数字化智慧城市初显。从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入手,推行“一次就好”改革,不断简化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加强12345联动处置平台、城市网格化平台和县政府门户网站等系统整合叠加升级,建成全县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进数据共享,构建网上受理、网上运转、网上缴费、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等网上信息服务系统,缩短办理时限,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 农旅融合,大力发展“说走就走,来了不想走”的微旅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盘活青山绿水,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微旅游景点整合规划,不断实施农业基地景区化改造,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将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元素融入旅游产业,让城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建成了塘家工区、上界头、赵家井、简家岭等100余处美丽乡村和微旅游景点,形成了镇镇有景、村村可游的格局。同时,做活微旅游+美丽乡村+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文章,积极发展景区带村、景点带户、商品带富、节庆带游的乡村振兴路径,辐射带动近10万人吃上旅游饭,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5年,东安各村有“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号脉下药,架桥修路,成立种养合作社,发展乡村微旅游……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美丽乡村遍地开花。到2017年底,已脱贫9421户,脱贫人口27694人。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到2019年底,东安38个贫困村可全部脱贫。为守护一方天蓝山绿水净,东安全面实行河长制,全面清理非法采砂点、全面关停小冶炼作坊、全面禁止水库投肥养鱼、全面取缔禁养区养殖、全面推进造林增绿。县域森林覆盖率达63.65%,巡河5.8万人次,净河净滩行动1500余次。通过综合管理和有效保护,实现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省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湘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Ⅱ类标准。 放眼东安,舜皇山、紫水湿地公园、高岩湖、芦洪江,青山碧水,每条河流皆为风景。行走在东安,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村村寨寨洋房林立,百姓安乐的笑脸随处可见。
向远航 筑梦前行展芳华
回溯过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经年已成过往,40年春风化雨,东安已是“花香满枝”。展望前路,风正扬帆,东安坚持提高经济指标与提高幸福指数齐头并进;坚持创造金山银山与保护绿水青山相提并论;坚持推动城镇建设与壮大城镇产业携手并肩;坚持厚植发展优势与补齐短板双向并举,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努力续写新时代的新荣耀。 流年何须久长,改革开放的未来已来,东安笃定“一树芳华”。
来源:红网
作者:严洁 唐宇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