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丨陈拥明:流浪乞讨人员的“守护者”

编者按: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湖南民政系统中涌现了一批获得“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的个人和单位,红网时刻推出《为民幸福争先 爱民敬业创优》系列专题报道,邀您一起感受他们的为民爱民的情怀和故事。

QQ??20190506095323.jpg

核心提示:

他凭着对救助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用真情温暖碰到的每一位流浪乞讨人员。

由他直接参与或组织救助的智障、危重病人、未成年人达2500余人次。

20年的坚持,20年的付出,众多流浪人员因他,有了一个临时而温暖的“家”。

他就是永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陈拥明,也是“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获得者。

QQ??20190508104011.jpg

他视流浪乞讨人员如亲人

“让流浪乞讨人员回到亲人身边,是我们的心愿,让救助对象得到妥善安置,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也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

这是永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陈拥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自己所从事的救助管理工作责任担当和职业追求的真实写照。正是凭着这份担当和追求,担任副站长已16年时间的他,始终坚持用真情温暖着每个流浪人员,用爱心浇筑着救助管理之路,在永州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旋律,书写了一篇篇感人的篇章,成为名副其实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守护者”。

有一种工作,没有体验过,无法了解那种艰辛;有一种眼神,没有碰撞过,无法感受那种渴望。1998年,当年仅25岁的陈拥明从部队退伍安置到永州市救助管理站(原收容遣送站)工作,血气方刚地想干一番事业时,他没想到从此工作中成天要打交道的主要是那些蓬头垢面、破衣烂衫、浑身散发着腥臭的流浪乞讨人员。面对这些生活没有着落的特殊群体,刚开始时,他有种本能的抵触情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侍候”他们。

但职业的要求和善良的本性使他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流浪乞讨人员也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分子,他们理应享有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健康权,绝不能被社会抛弃和遗忘。既然干了这项工作,就应当以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去关爱他们,在温暖救助对象的同时,也会收获工作带来的满足和欣慰。就这样,怀着为民解忧的情怀他在救助管理站一干就是20年。期间,由他直接参与或组织救助的痴呆傻人员、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各类特殊救助人员达2500余人次,他视这些境遇不堪的流浪乞讨人员如亲人,尽最大努力提供救助服务,给众多流浪乞讨人员带去了生活的希望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013年4月25日,年过六旬的罹患肝腹水的衡阳籍流浪老人吴宗辉晕倒在街头,是他带人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并第一个站出来为老人献血400毫升,并带动全站人员献血1500毫升,帮助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2014年4月,永州市救助管理站成功核实双腿截肢的受助智障人员铁映平身份,并护送其返乡和救助并护送与家人团聚;失联近30年,双目失明及双腿瘫痪的山东济宁籍人韩国忠返乡,陈拥明全程牵头参与了这两起救助工作。

2013年7月22日,永州市救助管理站帮助在内地流浪11年的患有精神疾病的香港籍人梁兆伟成功返港的故事,是他带队全程参与了整个救助和返港交接过程。2016年4月陪同智障人员王永生河南周口寻亲成功、2017年5月为精神障碍人员黄四生常宁市寻亲成功、2018年8月为精神障碍人员奉美玲双牌寻亲成功……历年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每个对象,几乎都有陈拥明的温情付出和爱心奉献,正因有他的爱心守护,使众多流浪乞讨人员拥有了温暖的临时之“家”,并踏上了真正的回家之路。

QQ??20190508104033.jpg

一言一行都释放着爱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中最困难的弱势群体,他们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而永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边际,位于西南交通要道,中心城区流动人口较多,流浪乞讨人员基数较大,救助任务十分艰巨。作为分管救助工作的副站长,陈拥明对这项职业有着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热爱和担当。他20年如一日,长年奔波在救助工作第一线,哪里有流浪乞讨人员,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他也因此体验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感受到由此带来的人间温情。

街头劝助是救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市的大街小巷随时可能有流浪乞讨人员漂泊的身影。

2013年2月11日,农历大年初二,当许多人正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祥和中时,他已经与同事们展开了街头劝助工作,正是这次巡逻,他们发现了在内地流浪11年后被成功送返家乡的香港籍人梁兆伟,而像这样在节假日和双休日仍在工作一线的情况对他来说可谓家常便饭。医养中心、医院是他工作中时常要去的地方,因为有众多受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在那里生活、治疗。每次他去这些地方时,都会详细了解救助对象的生活和治疗情况,都会反复叮嘱医护人员注意事项。

2013年4月,有网友两次在红网永州论坛上发贴,见证了陈拥明等同志不辞辛劳救助和安置流浪乞讨人员的感人事迹。她在文中深情感叹道“他(陈拥明)的一言一行都释放着爱、释放着情、释放着美,他的心中没有名利,没有虚荣,有的只是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真情实意。这种爱因为质朴而成倍放大,这种情因为真切而感人肺腑,这种美因为温暖而幸福和谐”。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是陈拥明工作中时常要面临的问题。

2013年曾有三名跑站人员酒后来站闹事,为保护同事免于伤害,陈拥明率先站出来对他们进行耐心劝说,在劝说过程中被闹事人员手执的石块划伤了左臂,瞬间鲜血直流,直到闹事人员被说服认错离站之后,他才意识到伤口还在渗血,于是匆匆止血消毒,继续开始新的工作。那一刻,他已经忘记了伤痛,心里装的只有责任和担当。

QQ??20190508104047.jpg

探索救助新模式,让流浪人员也有个可以栖身的温暖之“家”

作为一名资深民政人,他深深热爱民政事业,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明白肩负的责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事救助工作多年,陈拥明深知社会救助是托起流浪乞讨人员这类特殊弱势群体生活希望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国家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开展救助工作,是他长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他在工作中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在试点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初步形成了一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新思路、新模式,给众多流浪乞讨人员带去了新的希望。

实施分类救助是陈拥明提出的一种救助模式。他提出,要根据流浪乞讨人员身体残疾的不同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治救助工作。通过组织智障托养人员健康检查,及时安排患有疾病的救助人员入院治疗。主动巡查救助,是他倡导的另一种救助模式。历年冬夏两季,他组织开展了“高温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活动,深入街头巷尾流浪人员活动区域进行延伸救助,为数以百计的流浪人员提供了救助服务,确保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开展社区救助也是他积极探索的救助模式。他提出建立社区救助服务点,以救助站所在的社区为试点,通过扩大救助服务面,编织救助服务信息网,从源头上对濒临流浪的人员提供帮助,及时掌握流浪乞讨人员状况,确保应救尽救。拓展安置渠道,被陈拥明视为开展救助的重要抓手,对那些无法查明身份的痴呆傻人员进行及时托养,签订了托养协议,建立回访制度,随时了解安置人员身体、生活状况,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他们有个可以栖身的温暖之“家”。

这一系列的救助措施产生了积极效果,但陈拥明对此并不满足,他说只要还有流浪乞讨人员存在,对他们的救助工作就永远在路上。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大爱。在流浪乞讨救助系统这条特殊的战线上,陈拥明用爱心守护展现了“社会救助为人民”的时代风采,用热心担当诠释了“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救助精神,用恒心开创践行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宗旨。他一直在做流浪乞讨人员的“守护者”!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陈靖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9/05/08/550092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