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军中的永州子弟(二)

协助平黔将领——石焕章

石焕章(1815—1879),字麟祥,号玉成,宁远县石家洞乡人,清湘军将领。清咸丰元年(1851)至同治十一年(1872),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和苗族起义。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全州,永州危急,石焕章奉令从长沙回乡招募乡勇1000人,组建疑勇营开赴永州守城。咸丰四年(1854),将组建的疑勇营改为鸟勇,布防石家洞,先破义军于小茗洞和柏万城,继则协同王鑫镇压萧元发义军。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率太平军入宁远,石焕章于石家洞设计用滚木、石块打死方银林部700余人。同治二年(1863),又为席宝田往赣皖镇压太平军。同治六年(1867),协助席宝田往贵州镇压苗族起义,累官至花翎三品衔补用道,诏授一品荣禄大夫,并御赐“荣禄第”宅第。嗣后,退职还乡,常于书法家何绍基来往,著有《莳花堂诗集》。他所辑《九嶷山诗图》,留有何绍基的诗及书法,为宁远文物珍品。又与县人黄习溶等,倡首主持重修宁远文庙,为期10年竣工。

平黔主将——荣维善

荣维善,字楚珩,永州东安狮子铺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未壮室,方冀长为国家效力疆场”。1864年,荣维善投军“精毅营”,充当席宝田的警卫,作战时常跟从在席宝田左右;与敌人格斗时,“遣候伺兵势,每往辄挟级以还,凡四五回合,皆有擒斩。”席宝田于是将他提拔为千总,令其领兵作战。追歼洪小天王洪福,因功擢升为游击,赏载花翎,时年二十岁。1865年,被提拔为“精毅营”右营主将,超立为分统,居诸将之上。在“精毅营”与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作战时,荣维善为先锋,先后与汪海洋部大战于平远、东石、信丰、铁石,均取得胜利;在铁石战役中,荣维善与汪海洋搏斗时,刀刃汪海洋背,几乎生擒汪海洋。因战功显赫,由千总逐升为沅州提督。入贵州平苗民起义时,席宝田以荣维善总管营务,攻克石阡、荆竹园,擢总兵;攻克镇远、寨头,擢提督;后席宝田又以荣维善为主将,用“雕剿法”大破苗军,奠定平苗胜局。个别清将因胜而骄,认为“功在指顾”,“若舍之而去,则驿路仍被梗阻,计不如乘胜追之”(《贵州通志》前事志三十四,第49页)。1869年5月3日,湘军以荣维善为前队,总兵张宜道为二队,总兵苏元春为三队,邓子垣为四队,黄润昌为后队,由瓮谷陇出发,沿山路鱼贯而行。苗军且战且走,退至黄飘。当湘军进入伏击区时,苗军突起,前阻后截,山上滚木檑石如雨倾下,鸟枪、土炮、弓箭一齐施放,湘军猝不及防,乱作一团,人马自相践踏,死伤甚众。苗军趁势由山上冲下,喊杀之声响彻山谷。黄润昌为山炮击中头部,当场毙命。邓子垣企图救护,也被苗军用乱刀砍死。。“(荣维善)乃大愤怒,率亲兵二百,入求其尸,袒衣持刀,战良久,苗围之数匝,乃退保一山。苗来益众……终不得脱。苗列炬夜守之三昼夜,维善与二百人俱死……”“荣维善转战一昼夜,苗围之数重,荣维善力竭,从守备刘云彪、副将罗志宏等二百人亦没。仅余丁勇一人,重创逃回亦死。”当时,荣维善率亲兵200余人冲出包围圈,沿山东逃,又被苗军包围,全部被歼。荣维善作战身亡时,年仅26岁,被清廷追赠为太子少保。据跟随席宝田去过黄飘战场的徐家干记载,战后到黄飘“收残骨,有百余石,内有枯颅一颗,大如斗,好事者权之,重十八觔,在营将弁咸指谓荣壮武者”。黄飘战役是湘军十次重大战役中排第六位,由永州人统领,其军队士兵也绝大多数从永州招募,这就是东山景区忠烈祠碑的所记由来。

楚军综理营务——张荣组

张荣组(1806-1872),字润农,永州新田大坪塘乡长富村人。道光十五年举人,经陈官俊,何凌汉举荐,特旨考取内阁中书,派充国史馆分校委署协办侍读,管理诸敕房事务,被派到广西苍梧县任知县,奏留查办军务,督带三厅兵勇赫字营全军。后丧母回到家乡守制。咸丰三年(1853)湘南天地会起义,湖南巡府骆秉章、侍郞曾国藩檄调张荣组率兵赴湘东、湘南一带防剿起义军,因有功擢衡州知府。咸丰九年(1859),石达开自江西入湖南,赖裕新部攻占郴州,围攻新田,张荣组会同新田地方文武生官员防守新田县城。新田县城解围后,擢升广西右江兵备道员,仍归广西补用。同治元年(1862),张荣组奉调赴广西巡抚楚军主帅刘长佑军营综理营务,兼办浔州团练,随军追击浔州三合起义军,署右江兵备道,任内兴修工程,倡办教育,重建柳江书院,修缮石鼓书院,举办柳州厘金,曾主讲于阳江书院。建设桂平西山寺,督造新田青云塔,如今广西桂平的西山寺有两块刻有他文章的石碑,一篇是庵门右墙嵌的《重修西山寺李公祠乳泉亭记》,落款为“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孟冬下干广西補用道张荣组记”;另一石碑是《西山寺示四条》《游西山记》。奉旨纂修《湘楚二军忠义录》,后因病辞归故里,主讲舂阳书院,研究学问,倡办教育,同治十一年(1872)病逝。著有《六经存汉》《七经天文附篇》《兰太令史录》《廿二史约篇》《通经致用录》《南征诗草》《听鱼山房文诗》。

(二)新疆反侵略将臣

19世纪中后期,沙皇俄国和英帝国主义蓄谋侵略新疆。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国阿古柏,趁陕甘宁回民起义新疆社会动乱之机,率武装力量侵入南疆库车、阿克苏等城,建立“哲德沙尔”汗国,并自立为汗。同治十年,阿古柏在英沙俄的支援下又攻占了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城,英国提供大量新式武器给阿古柏,与之订立密约以换取特权,沙俄则直接出兵占领了伊犁。光绪元年(1875)清政府接受湘军统帅左宗棠的主张,命他率兵平叛,左宗棠率领刚结束平定捻军起义的老湘军又奔赴在收复新疆反侵略的战争中。

收疆后勤大臣——周崇傅

周崇傅,字少白,号子昂,零陵区何仙观人。明朝户部尚书周希圣九世孙。他自幼聪颖,善诗赋。咸丰十一年(1861),朝廷在秀才中选拔优等人才,他被考中,出任县令;同治七年(1868),中进士,人翰林,授编修。

因左宗棠知周崇傅有济世之才,且通晓兵法,左宗棠率军入疆时,便上疏朝廷请求周崇傅为平叛大军掌管后勤给养。周崇傅调集数万辆马车,从江浙调运军粮等物质,他克服运输路途中沙漠、戈壁带来的重重困难,辗转运送军需物质,为左宗棠胜利收复新疆解决了后顾之忧。因保障供给有功,朝廷赐周崇傅孔雀花翎,回都转三品,任镇迪、高平等处观察使。他在任内,关心百姓疾苦,惩治贪官污吏,注重维护民族团结。《续湘军志》载:“宗棠饬团军将徐学功于各城广开屯田,招河西五坌团民,畀以种籽农器,遣道员周崇傅设榷局于巴里坤,招商开市。”为湘军收复新疆,赶出侵略者筹备军粮,恢复新疆的生产、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陕西总督谭钟麟称他“德威兼并,政治合一,可胜大任”。

光绪七年(1881),他随左宗棠到江苏、浙江,整治盐纲。清朝末期,盐税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江、浙一带盛产食盐,各级官吏趁机大肆勒索,中饱私囊。他一上任,严惩贪官污吏,一年为清政府上交盐税二百万两白银。光绪八年(1882),左宗棠辞去两江总督后,他也退归故里,寄情山水。时有王德榜在永州创办萍州书院,他被聘为山长,严格要求弟子,奖励后学。光绪十五年(1889)湖南乡试,萍州书院学生有八人考取贡生,一时称为盛事。

为加强边防,清政府收复新疆以后,重新建立行省,设卡伦。光绪十六年(1890),又诏周崇傅任喀什噶尔兵备道。他到任后,为沟通天山北麓甲、乙两河,以利农牧业发展,筹集资金,开凿运河,此举被奸臣诬告。此时,李鸿章当政,凡属左宗棠的亲属,李鸿章都千方百计予以打击。因此,周崇傅被诏令自省,罢职受刑。他身在边陲,一时有口难言,又秉性刚直,凌辱难当,终于在光绪十八年(1892)蒙冤自尽。后在左宗棠的干预下,清政府重新立案查明,属冤案,予以平反昭雪,下诏让其子从新疆扶柩回到零陵故乡,后葬于零陵蔡里口。

收复新疆老湘军营官——胡文高

胡文高,号富开,道州龙岭头人。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农历十月,殁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9),享年78岁。

胡文高10岁拜师习武,勤奋苦练,武艺高强,在当地颇有名气。清咸丰三年,道县出现反清天地会组织,王錱受命领老湘军镇压。胡文高与堂弟胡文贵随王錱赴四马桥藠头坪镇压天地会。咸丰四年东征抵岳州打仗,五年至七年防守湘南,六年增援鄂南,七年赴江西征战太平军,七年王錱病逝于江西乐安,王领部老湘军由张运兰、王开化分别统领。胡文高、胡文贵属张运兰部,随张破敌永丰,渡赣江战石达开太平军;咸丰八年打乐宜、南建;九年回师宝庆打太平军;咸丰十一年赴徽州平捻军起义;同治元年增援福建臬司,同治二年赴粤打连州太平军,张运兰病故,其所领老湘军归刘松山统领。胡文高随张运兰作战中英勇善战,被提升为张运兰老湘军北支新右营官,老湘军归刘松山统领后,为刘松山所部营官。同治三年随刘松山驻守皖南;同治四年老湘军在刘松山的带领下随左宗棠西征;同治五年赴陕西西安,从陕西北入山西;同治七年攻打西捻军;同治八年入宁夏克灵州,攻打金积堡、吴忠堡、董自源回民起义军;胡文高堂弟胡文贵在此战役中战绩突出,左宗棠上奏“保平捻战争中部将战功尤异者”15人中为第七人。后在另一战斗中为国捐躯,刘松山奏折朝廷,上报朝廷12军中将臣之一,胡文贵忝列其中。同治九年老湘军破马五寨,刘松山中炮受重伤战死,老湘军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因长年征战,湖南可征兵困难,而当时新疆形势严峻,左宗棠已领兵收复新疆,只得在当地募兵充员,补充老湘军。胡文高在出征途中收胡献源兄弟两人为义子,兄弟俩人忠厚机灵,不怕苦不怕累,将兄弟俩人为亲兵护卫。刘松山战死后,所部由其侄儿刘锦棠统领。同治十年,胡文高随刘锦棠再次攻打金积堡;同治十一年移师陕甘攻打反清起义军。光绪元年出关入新疆,与入侵新疆的俄军作战。直到光绪三年,在收复新疆与俄军作战中,胡文高身负重伤,腿致残,这一年俄军被赶出新疆,清政府收复新疆。胡文高带领新右军随刘松山征战赣、皖、豫、鲁、直、陕、晋、宁、甘九省,征程踏遍大半个中国。光绪四年,湘军在新疆就地遣散,或留守屯田新疆,或退役返乡,胡文高被朝廷由新右营官提为记名提督,返回家乡。所收留的两兄弟远离故土随胡文高来到南方道县,开枝繁叶。

胡文高精忠报国,驰骋沙场三十年,与湘军统领、新疆首任巡抚二等男爵后升为一等男爵太子太保刘锦棠关系甚好,胡文高71岁大寿时,刘锦堂为其题写“福衍箕畴”四字匾。这时刘锦堂已因病辞官回湘乡,其题匾额由义子亲赴湘乡领回,制作寿匾,悬挂在居屋正堂上。20世纪末胡文高所建居屋失火烧毁,寿匾被村中一人收在其家中。

胡文高告老解甲归乡后,注重公益事业,捐助当地修路筑桥,龙江桥、东江脚、后江桥等地石路石拱桥建筑均有捐款留名,村祠堂前石碑有记。

胡文高堂弟胡文贵,随老湘军英勇奋战,战绩显赫,后在平陕甘回民起义时,战死沙场,为朝廷中臣骁将。(张官妹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张官妹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9/05/09/550246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