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远舂水村:汇聚乡贤力量 传承家风家训

红网时刻永州5月29日讯(通讯员 欧阳友忠 李素珍)“歪风低俗人人厌,文明理事人人夸;廉洁百世芳,孝顺千古美;互帮互助好邻居,互敬互爱好家庭。”走进宁远县仁和镇舂水村,只见墙壁上、路灯杆上,有一幅幅装裱精致的文明用语如春风扑面,触动心灵。“行孝尽善、尊老爱幼、体恤孤寡,勤俭持家、不偷不盗、戒毒戒赌”的家风家训则悬挂在舂水村祠堂大门醒目处,让人望而知行。

1000 拷贝.jpg

舂水村青山环抱,绿水相依,一派田园风光如诗如画。笔者沿着干净整洁的水泥大道走进村庄,只见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村民个个笑容满面,让人感觉亲切温馨,犹如走进了“世外桃源”。这里因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家庭团结、人才辈出而闻名乡里。

早在十多年前,该村男女青壮年都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当时,一些外出闯荡,谋求生计的村民,受到奢靡享乐之风等消极思想的冲击,加上法制观念淡薄,部分村民沾染了吃喝玩乐和赌博等不良风气。这时,从原零陵商校校长职位退休的老干部唐德绵看到家乡世风日下,感到十分痛心。他决心回乡弘扬优良传统,推行家风家训,守护父老乡亲的精神家园:“决心改变风气,制止道德滑坡,恢复耕读传统,忠孝继世的家风,让留守的空巢老人得到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

唐德绵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生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他回到家乡发动村里一批德高望重的乡贤,协助村支两委在村里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德孝文化,他说:“要通过家风教育,使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教育活动要有重点有骨干接地气”。

舂水村的家风教育以乡贤力量为骨干,汇聚了全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单位工作人员、打工能人,用他们艰苦创业、敬业奉献、为人忠厚、孝敬父母、友爱乡亲、热心公益的优秀品质影响带动全体村民。同时,按照党的政策,把传统家风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树立了新家风八条,在全体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形成文字装裱悬挂在祠堂醒目处,成为全体村民做人处事的准则。

2006年以来,该村企业家唐继群每年带头出资,支持举办12届“国学、家风、价值观”教育活动,组织全体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崇“居则为孝子、出则为义士、仕则为忠臣”。

舂水村充分利用春节团聚、清明祭祖、重阳、婚庆等民俗活动,进行“尽孝行善”的家风教育。在春节团拜会上,亲人团聚,赏灯、猜谜、座谈,评选表彰孝顺媳妇、贤淑婆母、和美家庭,灯谜内容猜家风,座谈话题讲家风,评比表彰颂家风。在清明祭祖时,开展尊敬祖先承祖训、传家风、讲亲情、爱国家活动。在重阳节,邀请60岁以上老人集体过重阳节,发慰问金、讲传统、传家风;在暑假期间,组织全村在读的大中小学生座谈,汇报成绩,讲理想、谈打算,背《三字经》《弟子规》,展示才艺,发助学金。村里把受到表彰的优秀学生照片和成绩制成专栏,公布在宗祠大厅,形成良好的崇学风尚。

10多年来,舂水村坚持开展家风教育,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营造了爱国爱家、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良好风气。这里先后走出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纺织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全村共有105名大学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建功立业,默默奉献。目前,还有一些学子在海内外大学刻苦攻读;家风教育弘扬了正气,凝聚了民心,村民们纷纷踊跃捐款,支援家乡公益事业,还有许多外出打工人员回到家乡,一边孝顺父母一边就地创业。村里慈善父母、孝顺儿媳、和美家庭不断涌现,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舂水村成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

来源:红网

作者:欧阳友忠 李素珍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9/05/29/554435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