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故事:“味多多”鸡蛋

踏上扶贫路,是我人生最美、最珍贵的选择。一路风景,一路艰辛。让我领略到了人间温情,感受到了社会关怀,收获到了贫困家庭脱贫的喜悦......

扶贫工作的往事,犹如缀满大树枝头的果实。其中的一颗让我感动。

记忆拉回到2018年端午节的前一天。

早上,我与同事三人,前往距县城六十公里外的桥头镇腊树坪村督导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爬行,在半山腰的一个山涧处遇见了一位老人——她佝偻着身躯,左手撑着一根弯曲的树枝,吃力地伸着右手,用窝成勺状的手掌接住岩石上冲下来的山溪水,放在嘴角啜饮。山溪水溅起的“珍珠”洒在她发白的头发上、洒在了她身上那件已经变成灰色的黑色带点小碎花的衣服上。

扶贫人的本能反应,促使我停下车来,再次仔细打量:她灰褐色的裤子下,那双“军供”“解放”鞋除了有点黄土尘迹外,显得十分干净。

“婆婆,您这是准备去哪里呀?”我友好地问道。她回过头,一丝笑意掺杂着一些沧桑从她满脸的皱纹间袭来。

“去集上卖些鸡蛋。”她指了指路边放着的一个竹篮告诉我。哦,原来今天是桥头镇集市,她要去赶集卖鸡蛋。难怪收拾得这么利索。

“有多少个?我买了吧。”

“要得,要得。”喜悦从她的皱纹里蹦出,“你们要得多的话,家里还有,本来是留给外孙吃的,一起卖给你。”

“好,去您家里拿。”

搀扶她上了车,边走边聊。姥姥姓林,1953年生。老伴姓黄,大她两岁,一大早就到三里开外的红薯地里除草去了。夫妇俩没有生小孩,三十多年前从别人家抱养了一个女婴,取名小花,视如己出,抚养成人,现已出嫁外地,生一男孩,生活也很清苦。

汽车沿山路蛇行十余分钟,来到一个岔路口。

“到了,小车开不上。”她用手往左边的山上指了指,我们极力后仰——一座木质房掩隐在树林中。

“还好,只有两百米远。”同事们有点小庆幸。到她家的路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路,是用土石块简易堆砌而成的蜿蜒阶梯,脚板稍微落偏,就有可能踩翻。对我而言,爬这样的路甚是艰难,真不敢想象,两个老人,而且她一个驼背老人,一辈子都要爬上爬下!如果是晚上出门?想一想都心惊肉跳。

“大家慢点。”她反倒多次提醒我们,“我们经常摔跤的”。

气喘吁吁地来到房屋前,才发现:房子的整体已像女主人的身形那样,倾斜得厉害,狂风暴雨若临,必有倾覆之险;两扇木门的间缝有半拳宽,不需开门从外就可尽窥其内。

门没有落锁,或许根本用不着上锁。门大开,两张木板简单钉成的“桌子”一高一矮地放在厅堂上方位,高的那张桌上坐着一台古老的电视机,两根电视天线呈35度“V”角向右上方伸出,向我们摆出“胜利”的姿势。看来晚上是能够收看得到电视节目的;家里还摆放着自制的一张长板凳子、两张小板凳和一些不“像样”的家当。

她推开厅堂左侧的房门,进去又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被揉捏得皱巴巴的红色食品袋。边打开边说:“同志,家里没有什么东西招呼你们,嗑点瓜子。”

同事微笑着,礼节性地拈了几粒。

等她去拿鸡蛋的时间,我站在屋前,不觉眼涩,已饱含泪水。低头,弯弯曲曲的山溪望不到源头,也看不到出口;抬头,一座座山头不清楚到底绵延去哪里;只有这片蓝天,折射了这里的贫苦,天上的朵朵白云向祖国传递着需要帮扶的诉求。

总书记心里有他的贫苦人们!扶贫政策来了,驻村工作队来了,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了......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和责任的重大,贫困的现实像利箭穿在我一个扶贫责任人的心上。

有太多的问题想问她。唯有这句——您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吗?我已不能问、不敢问!(问出来是讽刺,是笑话。)

“家里有八只鸡,五只母鸡,积了这些,便宜一点......”她端着满满的一盆鸡蛋嘀咕。

我已无心再听她讲些什么。满脑子想着她们是怎样生活过来的?因为眼中有泪,她数鸡蛋时的细节我也没有在意。

“连车上那四十个,总共九十六个,卖一块三一个,你给一块二角五分吧。”

“老人家,您好精明哟。”同事开玩笑说,“但是您卖便宜了。”

我故意给了她两张一百元的钱币,根本没打算要她找我零钱。她固执地退给我一张,要我给她二十元就行了。我谎称只有这两百,没有散钱。我看她有些左右为难,一手拿一张,不知所措。

“收了才是对的。”我倒是“安抚”她。

“谢谢,谢谢,谢谢你们照顾我老人家,家里还有点玉米棒子,不值钱,你们拿些......”我见她用衣袖擦拭了一下眼角。

同事拿了几根玉米棒子。我假装到“厨房”喝水,悄悄地在她家煮饭的铝制锅里又放了两张一百元的钞票。

辞别了她,我们来到车上,我突然感到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妥。

“不行,拿个袋子,装十个蛋。”

我提着蛋,返回到她家。“婆婆,拿个大碗来”。

我怕她舍不得吃,留下来又去卖了。二话不说,“叭,叭,叭......”手起手落,十个蛋汁入碗。“婆婆,这是我送给您和黄伯伯的午饭菜,补补身体。”

“怎么好意思啊,谢谢同志!鸡蛋吃完了再来,不要你的钱......记得。”她有点哽咽。

来到车上,我不像往常那样谈笑风生,而是满脸严肃。同事误认为我买了“贵蛋”不高兴。我没有辩解。

临近中午,来到村委会,郑重地向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反映了林姥姥家里的情况,令人欣慰的是村里正在按程序把她家新增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直到此刻,我的心情才开始放松下来。

“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人!”我暗示着驻村工作队长。

傍晚,回到县城,在家做晚餐时,我拿出买来的鸡蛋准备下锅。叭,叭.....突然,“不行,这个好像不对,坏掉了吧”。我赶紧叫来父亲辨别好坏。

父亲看了一眼说:“一定是放的时间长了,醒了(乡下土话)。不要紧,这样的蛋煮出来更香。”我听了父亲的,也是出于对林姥姥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我对贫困的触动。我没有把坏了的蛋丢掉,继续打了几个,和了些韭菜油煎,至焦黄,果然,一股特有的浓香扑鼻而来。

晚餐,父亲就着鸡蛋喝着小酒,儿子因为有“异香”的蛋下饭而吃了很多。

我边吃边沉思:我们吃出的不仅仅是鸡蛋味,也是父辈先前的贫穷味、贫困户的艰辛味,更是我辈节俭美德味。

这样的鸡蛋,里面还有些什么味道?够我余生好好品味!

后记:之后,我去督查工作时到了林姥姥家三次,碰见了她一次,她还记得我。对她的帮扶正进行,到她家的路修好了,对住房也进行了维修,生活的日常用品也基本添置齐全。她的养女也打了电话给我和工作队长,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感谢。(作者 熊美然)

来源:红网

作者:熊美然

编辑:李艳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19/09/09/595619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