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科协领导和扶贫队员在实地考察扶贫产业。黄曦 摄
红网时刻永州12月18日讯(通讯员 黄曦 刘玉芬)凛冬将至,一大早,舜源村驻村工作队员如同往常一样,去贫困户家里串门话家常,了解最近最新情况。一路上走来,依山而成的稻田错落有致,房屋鳞次栉比,道路整齐有序,处处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短短一年间,这个边远山区的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舜源村位于蓝山县所城镇南部,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村级产业薄弱,201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97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科协作为牵头单位到舜源村进行驻村帮扶。去年年底,舜源村24户贫困户93人脱了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8%,顺利通过2018年湖南省贫困退出省级核查和第三方评估。
强化后盾支撑,脱贫扶志“解难题”
2018年,市科协驻村扶贫工作队刚到舜源村,第一时间去村民家里了解情况后,村里的情况让队员们心情有些沉重:没有村活动中心,道路亮化不足,田地由于规划不到位显得混乱不堪,停水、停电时有发生,贫困户的住房条件急需改善。
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扶贫工作队员没有退缩。在初步掌握情况后,扶贫工作队明确了工作重点,制定了工作计划,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到扶贫办、交通、水利、农业开发办、农村电网改造办等部门争资跑项。同时,市科协从自己原本紧缺的办公经费中挤出8万元帮扶资金,加大对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
有了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舜源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搬掉了一个个绊脚石,迎来危房改造、标准化农田建设、水泥路硬化等政策落地落户,群众盼望已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今年8月,贫困户邱梦超住进新房时一直拉着扶贫队员的手不放:“感谢你们,感谢政府。你们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为我们想办法解难题,你们给我们家带来了希望。”
聚焦发展根源 稳抓产业“促造血”
为解决产业薄弱这个根本难题,驻村工作队先后跟村支两委干部召开10多次座谈会,多次到外面调研考察,终于摸索了一条适合舜源村发展的产业模式。
朱明春就是他们在外面挖回来的“宝贝”。经过调查,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惠农项目,引进本村在外创业能人朱明春,整合原有的舜水源农业有限公司和旺源药材种植合作社,成立舜源村明春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支两委以项目资金、土地流转的形式入股合作社,与40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八月瓜、中药材、猕猴桃种植以及青头鸭养殖产业,带动每户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产业的发展壮大,解决了部分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大大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贫困户巫土成就是明春合作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感慨道:“从合作社学了新的技术,跟着大家种植猕猴桃,收入高了,生活也富足了。我还打算加大投资,再种一些药材。”
突出增质提效 巩固成果“向前走”
如何保证稳定脱贫、让退出贫困户不反弹,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舜源村驻村工作队继续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随时关注因学致贫返贫、因灾致贫返贫、因病致贫返贫等动态。同时,积极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奔小康”活动,把帮扶工作落实到位。
短短一年多时间,市科协交出了一份硕果丰盈的扶贫“成绩单”:通村的公路宽敞平整,路边都立着路灯;高标准农田整齐有序、规划合理;村级新综合服务平台给村民们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已投入使用,有效减少了停水、停电的情况;舜源村退出省定贫困村,63户贫困户摘掉了“穷帽”。
市科协主席翟方奇表示:“舜源村取得今天的成绩,虽然有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但也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镇党委镇政府,后盾单位及村支两委的努力,离不开贫困户的自身努力。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舜源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黄曦 刘玉芬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