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月3日讯(江华融媒记者 李江辉)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在贫困村开办230家“就业扶贫车间”,推动“造血式”扶贫,把工作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稳定脱贫。
55岁的水口镇幸福社区居民赵妹贱在镇上开办的“就业扶贫车间”工作,给缝制好的雨衣做包装,虽然年纪大了,手脚不是很灵活,但一天也能赚50多元。
水口镇幸福社区居民赵妹贱对记者说:”我们就住到安置房这里,在屋里带孙子啊,在这里做事,还可以,在这里近吧,在家门口。”
江华鼎维塑业已经在四个乡镇开设了四个扶贫车间,在水口的这家分厂今年九月开工投产,车间里大部分是40岁到60岁的留守妇女,都是刚刚进厂不久的新手。
江华鼎维塑业水口分厂厂长王行勇告诉记者:”现在工资大概是一天的话,大概就是七八十块钱一天,快的话有一百多块钱一天,熟练了以后基本上都是一百多块钱一天左右。”
”我们按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的数量给予以工代训补贴,推动企业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精准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让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元元说道。
在江华,楼上居家、楼下就业已经不是新鲜事,当地就业部门探索发展了多种“就业扶贫车间”模式,引导企业打破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把生产工序化整为零,送车间到村,送岗位到户,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还推动“居家式”扶贫车间,让更多要照顾家庭的贫困群众能在家里直接上班赚钱,顾家工作两不误。
目前,该县已拨付1599.3万元,给予“扶贫车间”创业就业扶持,共培植“就业扶贫车间”230家,占全市就业扶贫车间总数的41.3%,占全省总数的8.5%。涉及皮具、纸品工艺品加工、制衣、制鞋、制香、电子产品组装等诸多产业,年产值近10亿元,吸纳12000多个留守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群众2139人,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实现“造血式”脱贫。
江华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葳对记者说:”下一步我县将加大扶贫车间投资力度,开发“企业+扶贫车间+互联网”等模式,将高新区企业与扶贫车间相连接,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强化精准就业服务,争取实现“一村一就业扶贫车间”,让扶贫车间能适应乡村、扎根乡村、发展壮大,让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均能就业。”
来源:红网
作者:李江辉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