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实干在湖南|永州:扶贫小车间变身稳就业“蓄水池”

编者按:2019年11月,省政府就各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了督查。

督查中发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为用好综合大督查成果,推动各地各部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营造互学互鉴、比学赶超良好氛围,红网时刻新闻推出2019年重点工作真抓实干综合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系列报道。

专题链接:实干在湖南

曙光新村扶贫车间。.jpg

扶贫车间一角。

红网时刻记者 成文杰 周纯 永州报道

自从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镇开设了扶贫车间后,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潘丽芳便跟丈夫一起回乡工作。“计件算钱,一个月下来每人3000元左右,只要能完成任务,可以自己自由分配工作时间。既方便照顾老人,也能让在附近上学的小孩吃上可口的饭菜,挺不错。”

得益于扶贫车间,越来越多像潘丽芳夫妇这样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就业。近年来,永州市始终把稳就业置于“六稳”之首,结合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扶贫车间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建立扶贫车间579家,占全省总数的五分之一,吸纳就业2.5万人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6000多人,人均增收超过2万元。扶贫小车间变身成为永州市稳就业的“蓄水池”。

4_副本.jpg

宁远县和平村扶贫车间。

家门口就业 赚钱顾家两不误

“刚到扶贫车间时,什么都不会,是组长、班长手把手地教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终于可以一边做事一边照顾好父母了。”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家中贫困,宁远县和平村18岁的王胜,初中毕业就待在家里,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周边四处打零工补贴家用。如今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不仅脱了贫,生活也安定了下来。

针对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技能的实际情况,永州市在全省率先引导园区企业进乡镇、村开设扶贫车间,给政策、给资金鼓励企业,助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江华以“母亲式”服务要求,着力解决车间入驻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宁远县积极鼓励打工能人和有条件的企业创办扶贫车间。江华、宁远等县区的扶贫车间建设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永州在全省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全市“一盘棋”,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建设扶贫车间。永州市人社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老年人、轻度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较多的地区,对接来料加工、手工制作等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扶贫车间;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较多的,在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对无法离家的妇女,扶贫车间将原材料送到她们家中,再上门回收成品,多管齐下、因地制宜。”

空房不闲置 物尽其用建车间

“以前我们单子多、人手少,活儿赶不出来。现在,我们到村里招工很方便,产能也提上来了。”江华瑶族自治县鼎维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忠林说。如今,黄忠林的企业在5个 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把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村里,产值比过去翻了一番。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老村级活动中心、学校旧址等土地、房屋闲置了下来。物尽其用,党委政府引导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产品设计、开料、组装等复杂的生产环节放在总部,将环保安全、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用工灵活的生产环节转移到这些闲置土地、房屋改造而成的厂房式扶贫车间。

除了力推厂房式扶贫车间,永州还力推居家式扶贫车间,利用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设置分散加工式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楼上居家、楼下就业,让“民房”变“厂房”;力推合作社式扶贫车间,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入股,除年终领取保底金和分红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到合作社务工领取工资,让“农民”变“股东”。

这些创新的建设模式经试点成功后,得以在全市所有县区复制推广,把产业转移与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紧密结合了起来。

各方齐助阵 稳就业“蓄水池”

在扶贫车间建设之初,永州市人社、扶贫、环保、安监、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团结协作,明确建设标准、简化申报资料、规范认定程序和完善资金拨付程序。人社部门还为进村办厂的企业提供厂房补贴、设备补贴、搬迁补贴、交通补贴等支持。2019年,全市人社部门为在就业扶贫车间就业人员办理各类社保补贴695.38万元,办理岗位补贴137.55万元。

建得起,更要立得住。为降低扶贫车间经营成本,永州全面落实降低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下乡”等专项活动,提升贫困人员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利用抓党建促脱贫的契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上下协调、外引内联的作用,积极寻求“扶贫车间”的项目支撑;引导和扶持当地经济效益好、示范性强的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布局设点;评选爱心单位、扶贫车间示范点、创业带动就业示范乡(镇)村,并给予奖励。

通过“第一书记”“龙头企业”“示范点”的示范引领,带动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参与扶贫车间建设,帮助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全市扶贫车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已申报800余家,认定579家,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彰显。

来源:红网

作者:成文杰 周纯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0/01/10/653475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