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永州古村落|有一种留恋叫路亭

1305414_chenchao_1581682131996.jpg

路亭村云龙牌坊俯瞰。

庸庸碌碌几十年,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他乡风景再美,也不及家乡某一处令人留恋。倘若你问我,永州哪一个村落令人难忘?我一定会脱口而出:路亭!

是的,去宁远县路亭村,不但可以赏尽水光山色,还可以在古民居中乐享诗意田园。

1305416_chenchao_1581682221674.jpg

路亭村“三槐世家”牌匾。

路亭,顾名思义,就是路边的亭子。按照古代“五里一亭,十里一铺”的交通设置,在主要道路上,亭子是十分常见的。永州之野,古亭至少数以千计,但载入文献的比较少。我儿时爱跟大人走亲戚,感觉亭子在乡间还是随处可见的。由于近四十年来的城乡建设,而保存到如今的更少。

路边的亭子不少,但以亭子命名的村庄不多,而以路亭命名的村庄,大约只有宁远县湾井镇这一处了。与当地朋友结伴探访,感觉心中被风吹皱了一池春水。

1305415_chenchao_1581682200564.jpg

云龙牌坊的雕塑。

村里的老人说,这个村子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有六百多年历史了。这个村庄位于宁远县通往九嶷山的路边,应该收藏了历代诸多前去祭舜官员和百姓的脚印。在我的想象中,路亭村应该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构建繁复的木亭或气势恢宏的石亭,亭子里应该有牌匾和楹联,还有供路人歇息的长凳(石凳),让长途跋涉的路人可以在此休息,乃至风云密布之际在长凳上顺势躺下来,长长地吁一口气,任凭亭外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只管美美地睡去。待到风停雨止,旅途的困乏和浑身的疲惫消失得干干净净,于是继续赶路。此刻,你会真心觉得,这小小路亭简直是世界上最亲切、最美妙的温暖之地。

可是,我在路亭村寻寻觅觅,就是不见想象中的亭子,除了村前偌大的一口池塘,最吸引我的就是村口的云龙牌坊。

首先闯入我眼帘的是大门前那对造型十分精致奇特的狮鼓门墩石,那对石狮是奉了谁的命令驮着石鼓前行的?而且石鼓之上是脚踏祥云的麒麟,基座的方与石鼓的圆之间,镶嵌着石狮的弧线,加上两侧精美绝伦的浮雕,令人叹为观止。

就在我痴迷于狮鼓门墩石时,宁远的朋友告诉我,该牌坊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为旌表该村举人王性所建。主楼为歇山顶,檐下饰七层如意斗拱,以木雕、花卉、人物、龙狮装饰全坊,正大门与两边侧门,都有门神画,正门的门神为秦叔宝和尉迟恭,右偏门的门神为尤俊达和程咬金,左偏门门神为罗成和魏征。这些门神的来源均有全国通用、老幼皆知的典故,我特备欣赏它画工笔细腻,着色自然古朴,虽经岁月洗礼,仍清晰可辨,具有典型的湘南牌坊风格。至于土生土长的王性,是明弘治七年(1494)的进士。此人仰慕先贤,平时注重积累学识、砥砺品行,文才品德堪为优异。他在读县学时,就被推荐为祭舜礼生。后来出广东陵水知县,又补任河北赵州知州。不知怎么回事,王性后来淡于仕途,力请休致,回想之后悠游九疑山林泉石间,深得士大夫钦敬。后人立云龙牌坊,以旌表之。

一个人能够让全村乃至全县的后人记住,这是一种德行。徜徉在路亭的牌坊,我曾想象过有哪些人在这里憩息过并申请仰望?想象自己能否像古人那样在这里遇到几个意气相投的陌路人,尽管萍水相逢,却能敞开心扉彼此交谈。或鸡犬桑麻、节气农事,或乡间的琐事逸闻、善意的取笑揶揄,大家侃侃而谈,互通情感,接着就会热情相邀,结伴去同行前方的路途?

穿过牌坊,便到达背后的古戏台。戏台下的两边是回廊,中间为天井式的空地,由于柱子成排延伸,给人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戏台上的中间有一幅古画,名曰“老君献寿”。两侧有一对联:斯民从来尊帝,玉宇何尝亏王。横批:汉古。说明此地跟祭舜的关系很密切,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文化传统。

除了牌坊,路亭村还有一处令我流连忘返的地方,那就是王氏虚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王氏祠堂。

其实,木牌坊和王氏虚堂的大门是连在一起的,原为一个整体。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观察史邓云霄奉旨祭陵时,题为“王氏虚堂”。传说徐霞客游九嶷山时,曾在此歇息两夜。不仅如此,此祠堂还曾得到清代几位诗人的吟咏,在这些吟咏中,我比较喜欢清代程景伊的《题王氏虚堂》:“ 曲径千山里,闲门一水涯。居名太平里,人比彦方家。累奕承先业,频平驻使车。深山耕且读,此乐更何加。”

王氏虚堂正大门高悬“三槐世家”匾额。“三槐”之名称源于北宋初期魏国公王彻。王彻文才武略,风流倜傥,天下望以为相。然因其刚正不阿,难容于时,终不能遂志。他于是在家庭院中植下三棵槐树,并立下誓言:日后吾子孙必有三公者。后来王彻的儿子王懿敏、孙子王巩果然以贤能而身居高位。王彻植槐立志的家风为当时大文学家苏东坡推崇,东坡为王家作《三槐堂铭》,以致三槐堂之名声传遍华夏。后来,王姓人家都喜欢过年时在大门上贴上“三槐世家”。作为王氏一脉,路亭村在这种家风熏陶下,曾孕育了好几位进士。

因为时代的发展,路亭村现存的古建筑并不多,在村里转了转,发现古风尚存。村民们对于外来的陌生人,都是笑脸相迎,并致以问候,让我忽然觉得这是乡村间最美丽的风景。沿着村巷行走,我一直在思考,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生活理念里,包括路亭在内的各类亭子,是有着其特殊的内涵与象征意义的。如果把路亭村剪辑下来,贴到中国宋代的画册中,会不会有人因此而写出类似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苏轼飘逸洒脱的《放鹤亭记》之类的美文来?

漫步九嶷地带,唯有路亭萦怀!

文/石涧竹

来源:红网

作者:​石涧竹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0/02/17/673323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