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丨道县烈士纪念园:虎将断肠明夙志 一心报党

编者按:近年来,湖南不断加强红色文化建设,强“根”塑“魂”,打造社会经济发展的红色引擎。在湖湘这块红色文化的沃土上,29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158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同记录着时代的故事。

为进一步发挥好湖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断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系列报道,带读者走近伟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岁月灰尘,用文字讲述背后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周纯 通讯员 谢万波 永州报道

陈树湘是湖南长沙人,出身贫苦佃农家庭。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接触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逐渐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威震敌胆的红军师长。在长征中,陈树湘受命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他率领的红34师被称作“绝命后卫师”。

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从于都向西突围,实行战略大转移。由1.12万名闽西子弟组成的红三军团第四师和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分别担任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12月10日,陈树湘带领红三十四师渡牯子江时遭到武装袭击,不幸中弹,右腹部受重伤,战士们只能为师长作简单的包扎。后因伤口太大,战士们从庙里找来一个碗压在伤口上,再用绑带绑上,不让肠子流到地面上来。

1934年12月12日,受伤的陈树湘和士兵们来到永州道县四马桥镇富足湾村馒头岭上一个隐蔽的岩洞里养伤,12月17日,道县保安团第一营营长何湘满山满岭搜红军。陈树湘带领警卫员等3人冲出岩洞,再次突围。最后一颗子弹打光,因弹尽粮绝,陈树湘师长及警卫员在馒头岭下冯督庙(洪都庙)不幸被捕。

为了邀功领赏,国民党军把陈树湘抬到了永州道县四马桥镇营何正生药铺,意图为陈树湘进行治疗。

第二天,陈树湘被抬回县城,当行至永州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时,陈树湘趁敌不备,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壮烈牺牲后,敌人将他的头割下,在道县县城示众近两天,后又悬挂于长沙小吴门外。

陈树湘烈士1934年12月牺牲于道县蚣坝镇石马神,遗体被安葬于潇水河畔的飞霞山上。2014年,永州道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同韩京京为代表的部分红军将帅后代对墓地进行了整修;2019年4月,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将陈树湘烈士墓由原址迁入道县烈士纪念园。

道县烈士纪念园_副本.png

道县烈士纪念园。蒋克青/摄

革命烈士纪念碑_副本.png

革命烈士纪念碑。蒋克青/摄

道县烈士纪念园位于道县梅花镇贵头村一处山明水秀、景色宜人的地方,占地面积48亩,建于2014年,为纪念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园内有大门牌坊、前后广场、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革命烈士纪念碑、陈树湘烈士墓、红军三十四师烈士之墓、红军亭等建筑群。

在道县烈士纪念园的入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花岗岩大门,两边柱子高7.1米,中间柱子高8.1米,分别寓意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军队创建的日子。四根石柱上镌刻着两副对联,中间这幅“满腔碧血荐轩辕,义烈千秋,光争日月;百尺青松环墓冢,精魂一缕,秀毓河山”,歌颂的是无数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两边这幅“虎将断肠明夙志,一心报党;黎元踵武仰高风,百计兴邦”,表达了人民对“断肠明志”的陈树湘烈士的深切怀念。

南北浮碉_副本.png

浮雕墙。蒋克青/摄

迎宾步道两侧是面积1800平方米的前广场,以及南北两座宽6米、高2米的浮雕墙。北侧的浮雕墙正面铭刻了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三十四师部分英烈名录。红三十四师6000余人在湘江战役中几乎全部牺牲,这里收录的只是极小一部分烈士名单,绝大多数红军烈士都是无名英雄。墙背面刻画的是红三十四师为掩护中央红军撤退而血战湘江的壮烈场面。南侧的浮雕墙正面雕刻的是红军长征过道县时书写的宣传标语。当年红军在道县境内留下了不少标语,这里选刻了其中几条。背面刻的是红军战士与工农群众携手闹革命的情景。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_副本.png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蒋克青/摄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的主题是“断肠明志铸忠魂”,陈列室分四部分,分别是《坚定信仰》《听党指挥》《牢记使命》《绝对忠诚》,展示了陈树湘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陈树湘烈士墓_副本.png

陈树湘烈士墓。蒋克青/摄

陈树湘烈士墓坐南朝北,偏东方向24°,正对着陈树湘烈士的故乡长沙。墓前两边石柱上刻有刘伯承元帅之子刘太阳撰写的对联——“英雄姓名无人知晓,烈士功勋与世长存”。

红三十四师烈士墓_副本.png

红三十四师烈士墓。蒋克青/摄

陈树湘烈士墓的另一侧,是与陈树湘烈士墓一同迁入的红军三十四师烈士之墓。其中有陈树湘师长的警卫员和枪械师,姓名都无从知晓。他们代表了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牺牲在道县这块土地上的所有战士,为了保卫党中央和红军主力,为了建立苏维埃新中国,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值得后人永世敬仰。

来源:红网

作者:周纯 谢万波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0/05/02/716592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