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梅花镇修义村村民搬出小板凳在门口唠嗑。
红网时刻记者 何青 王义正 李长宏 王进文 实习生 唐芳敏 通讯员 谢万波
什么是幸福生活?在永州道县梅花镇修义村村民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村民何来喜看来,幸福就是产业发展旺,腰包鼓起来。何来喜的人生并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一直“来喜”。尽管生活拼命,但因缺资金、缺技术,家里一直很贫穷。想拔穷根,与人合伙种烟叶,却遭遇了洪水、血本无归。
道县梅花镇修义村村民何来喜在自家烟叶田里。
2016年初,通过精准扶贫,何来喜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决定再次种烟叶,这一年,他种下的80亩烟田,每亩纯收入1500元。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2019年他承包了村集体建设的温氏标准化养猪场,每年可出栏生猪2000头。一年下来猪场的收益又可给他增收10余万元,如今,他已经是村里非常有影响力的产业大户。
何三明住进了新家。
“多年的搬家梦,终于圆了。”这是村民何三明这几年最幸福的事。2018年,依靠危房改造的机会,何三明搬出了大山,在村里建好了新房,“以前每次下山到村里,都要走三五里山路,每次买东西都是大采购。修房子政府补贴了我们36000元,从来没有想到还会有这么好的事。”
让村民何富明感到幸福的是,如今的好政策。曾经,生活其实丢给了何富明很多苦难,妻子胡和桂患脑梗、糖尿病、肾结石;儿媳患肝病,儿子何鱼喜双侧股骨头坏死,正在做手术;有个女儿检查为肺部肿瘤中期。但对于生活,何富明依旧充满了希望,“国家政策好,有养老金,有医疗救助,有困难补助,快70岁的我还可以出工,在村里每个月都有3000多元工资。”
何高明家建起了3层高的小洋楼。
何金德成为了村里保洁员。
40岁的何有明养起了青蛙,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在家门口既能赚钱也能陪伴亲人;57岁的何高明家建起了3层高的小洋楼;63岁的何金德也有了新的身份,村里保洁员,“村里的干净美丽,有我的一份力。”……
一张张笑脸下,是对幸福生活的最好注解,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王义正 李长宏 王进文 唐芳敏 谢万波
编辑:肖拓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