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勇华老师(红衣)和学生在一起。
红网时刻通讯员 屈甘霖 赵慧颖 永州报道
即便是跟蒋勇华老师同住在一个小区的一栋楼、一个单元,笔者跟他偶遇的机会都几乎为零,身为永州一中班主任的他,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已经早早地到校督促学生晨读,在我准备入睡的时候,他却还在学校守着最后一名学生离开教室。不高的个子,圆黑的脸庞,在他身上所积聚的爱与能量确让人难于估量。
挽既倒之狂澜,扶将倾之大厦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专业的肖怡馨对蒋勇华老师接手她所在班级后的感慨。当时她班的数学成绩并不被大家看好,已前前后后更换了三名数学老师,看无人愿意接下这只“烫手山芋”,蒋勇华挺身而出,不但主动担下了这个重任,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蒋勇华老师在辅导学生。
“在教学上,蒋老师讲课风趣幽默,很好地缓和了数学与生俱来的刻板气息,使得数学成为当时班上最受欢迎的学科之一。蒋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丝丝入扣,对于重点知识的把握十分到位,对于难点问题的引导恰到好处。各种水平层次的学生,通过他的讲授和辅导,都能受益匪浅。”
“除了教学以外,蒋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家人。他把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在关照和爱护着。我们考不好,他比我们更着急、更焦心——他,眼眶会因熬夜分析试卷而通红,语调会因我们的止步不前而哽咽。因为蒋老师,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以真心换真心’的存在:那时,即便是班上最后面的同学也没有放弃对数学的学习,因为蒋老师始终与我们站在一起,青山一道,风雨同舟。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不辜负蒋老师的一片赤诚热忱。”提到敬爱的蒋老师,肖怡馨如是说。
有我在的地方,就有你们的根
“毕业多年,没忘的还是蒋老师的毕业嘱咐‘孩子们,有我在的地方,就有你们的根’。”高中毕业快十年、现就职于长沙某检察院的曹正龙回忆起高中班主任蒋勇华时,依旧对他说的这番话历历在目。
刚刚从永州一中毕业的艾丽丝则满怀感恩地补充道,“生活上,作为一名班主任,他如一位父亲,关心每一位同学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及时准确把握班集体动态,积极构建班集体好学、友爱、团结的精神氛围。他会记住每一位同学的生日,在生日当天送上亲手煮的鸡蛋;他会在每一次考试后组织同学们拍荣誉照,不厌其烦;他会抓拍班集体每一个温馨瞬间,让我们有回忆可想,不负青春;他会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结,让你不再痛苦与迷茫,陪你在人工湖走上一圈又一圈;他会毫不吝啬分享他的过往与经验,动情处激扬感人……他十分难得地做到了理性与感性、智慧与温暖的统一。我很幸运,也很骄傲,曾经我是蒋老师栽培的桃李,他成功燃亮我心中的火,而不是灌满一桶水。”
都说子女是父母放飞的风筝,而学生何尝又不是老师放飞的风筝,不管学生未来飞得多高多远,那根线永远牵在老师手心。多年以后,蒋勇华像在村口伫立的老松树,默默地看着人来人往,给人遮风避雨,注视着小孩长成了大人、离乡又归家,却又像是游子心中始终割舍不下的牵挂,不管走多远都连着的“根”。
执守教育情怀,提升能力水平
“说他有教育情怀,是因为他即便肩周炎剧痛,也会忍耐下去坚持演算完公式。对学生的未来,他看得比谁都重要,作为一名学生,能被老师珍视是一种莫大的幸运。他管那么多学生,却能知晓学生个中的情绪变化,比如哪次奖励没拿到,他会安慰着说,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在这个优胜劣汰唯分论的世界里,能予人以关怀,这种教育才是最贴近人心的。”曾在泰国清莱皇家大学任教的骆优爱如此回忆自己敬爱的班主任“蒋老哥”。
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蒋勇华一直奋战在教育第一线,将自己的青春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大学刚毕业就担任班主任,并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教学教研与管理能力。多年来,每个学年他的课时都超过了500节,有时甚至会超过600课时。即便工作如此繁忙,他仍然不忘加强学习,通过函授本科的方式,完成了湖南师范大学在职学历课程的学习。
从新田一中调入永州一中后,蒋勇华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重视教学艺术的锤炼与提升,努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历届所带毕业班一二本上线均获学校“高考特别贡献奖”,所任教班级数学平均成绩均名列同类班级第一。指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多次获省一等奖、执教课例获评市首届名课、市督导优秀示范课,在永州市首届数学命题大赛中获一等奖,为湖南科技学院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上示范课、担任竞赛评委……
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最佳教学能手,多年年终考核优秀……教育之路漫漫修远,蒋勇华乐在其中上下求索,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三尺讲台上,会走得更深更远。
来源:红网
作者:屈甘霖 赵慧颖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