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零陵马坝稻田:一片希望的田野

红网时刻永州9月14日讯(通讯员 胡国际)9月13日,初秋的清晨,天还刚亮,从古城零陵出发前往接履桥街道马坝稻田社区,一路上可见的是干净整洁的公路、停泊得整整齐齐的车辆,头戴红帽子在斑马线上……这些,都是政府整治交通顽瘴痼疾带来的福利,一望无际的稻田是金灿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金子般的闪烁。

图片3.png

在马坝稻田社区,1000亩稻田生机盎然,稻束散发阵阵稻香。凉爽秋风吹拂,笔者沿着木栈道一路漫步前行,两边稻浪起伏,白鹭展翅高飞。登上20余米高的“丰收塔”,巨幅稻田画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稻田画由多种颜色的水稻“绘制而成”,“丰收塔”前面一幅上种有“大美稻香 接履桥”字样,展现接履桥街道农业发展情况。

63岁的王方田大娘就住在附近村里,经常带着小孙子过来游玩。“我最喜欢傍晚来这里,蛙鸣此起彼伏,稻田更有自然野趣,像我这个年纪的,在这里能解乡愁呢。”像王大娘这样,每天都有市民慕名来这里观赏拍照留影。

眼前呈现的美景真是来之不易,以前这里是以制砖产业闻名的“钉子村”,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在零陵区“散乱污”治理攻坚战中,这颗受污染的“钉子”终于被拔掉了。腾出的土地种上千亩稻田社区,实施先进农业设备和技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同时,还实现了稻田社区从种植到生产加工全过程可追溯。

车继续前行,笔者看到了正在查看稻田的王军。“2020年,让我科学种田、规模种田走上了快车道。”提起自己当新型职业农民的决定,他说,是家乡透着芬芳的泥土给了自己成长的空间。如今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令王军倍感自豪。“农村不缺土地,缺的是思维。所以我把自己定位为新型职业农民。”王军说,农村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而他的梦想就是在田野上进行规模种植,实现效益最大化,让农业高效、土地生金。

王军种地爱琢磨,总想着如何才能提高种植效益。2019年,王军凭着一身科学种田的硬本领,获得职业农民技能证书。王军底气更足了,这不仅是因为每年的收入多了,更多的是因为自己从过去的体力型农民走向技术型、知识型“新农人”——懂得种植技术、也懂得经营管理,逐渐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他坚定地说:“我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种田有干头、有赚头、有奔头,能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让幸福的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马坝稻田社区作为接履桥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扶贫工厂,目前安排28名贫困户在这里就业,政府在这里施划了停车位、道路标识、标线。“我们按照‘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原则,将这里打造出风送稻花香的特色。这些稻田湿地既能调整产业结构,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是人们‘记住乡愁’的载体。如今这里已成了解农耕文化的打卡热地,很多市民都来这里漫步洗肺,观赏田园风光,重温乡愁记忆。”接履桥街道农村办负责人说。

作为接履桥绿色生态屏障“一稻田一百带一果园”空间布局的重要环节,零陵区绿色生态屏障总面积1962平方千米,涉及邮亭圩镇、富家桥镇等16乡镇街道。目前,全区已形成70万亩优质稻、30万亩蔬菜、30万亩油茶、20万亩楠竹、14万亩柑桔、3万亩制种、2万亩茶叶、100万头生猪等八大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建成潇湘源、雨田农业、零陵古村、丰盛农业等省、市、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9个,其中省级示范园6个,市级示范园6个,建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场)52个,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备案基地5个。

来源:红网

作者:胡国际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0/09/14/830388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