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田:精准帮扶 焕然一新

红网时刻永州12月25日讯(通讯员 利林 声军 新服)“三年来,在后盾单位新田一中云梯校区的帮扶下,如今的刘何村焕然一新了,全村主道全部硬化,建设机耕道、改造背街小巷、实现路灯照明、村级绿化、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完成农电网改造、家家用上自来水……”近日,新田县陶岭镇刘何村一村民谈起刘何村的变化,如数家珍。

精准帮扶,一个不落

刘何村位于新田县陶岭镇东南方向,有上马塘、刘何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328户1337人,其中党员52名。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6户224人。后盾单位新田一中云梯校区,按照新田县委统一部署,安排驻村工作队、13位结对帮扶责任人。云梯驻村工作队和刘何村“两委”带领村民不懈努力,紧紧围绕扶贫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科学治贫,富有成效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责任人,通过入村入户,摸排实情,了解实况,找准贫困原因,动态管理,自2014年起,逐年规划完成脱贫户数、脱贫人口,按序脱贫,保质保量,现有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零。

精准施策,到户到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用好党和国家各种扶贫政策。在此基础上,驻村队员及帮扶责任人,摸清户情,规划好脱贫线路,制定精准措施,因地制宜,一户一策,成效显著。介绍联系务工,全村贫困户常年外出务工108人。加大搬迁、危改力度,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村内分散户12户63人,享受危改10户19人。政策兜底助残,低保户24户36人,其中兜底户5户10人,助残35户39人。大力开展种植养殖,全村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山林、水利资源,重新捡拾撂荒土地、三边土地,以种植陶岭特色农产品为主,大力扩大“三味辣椒”、富硒大豆、玉米、水稻、烤烟及菜牛、鸡鸭鹅狗等种养殖,形成规模效应,既响应“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的国家号召,又拓宽收入来源,增加村民收入,实现脱贫摘帽。

精准培植,致富带头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贫困户的帽子摘掉了,不是万事大吉,不能止步不前。云梯驻村工作队,在镇政府、云梯校区的支持下,为实现更高远的目标,经常组织村“两委”班子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方案。

贫困户摘了帽,如何致富,成了工作队经常思考的问题。“对,找贫困户中的‘特色户’。”队长李振华提出自己的看法。兄弟何米生、何三仔及侄子何国红,一家有3户建档立卡户。通过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精神鼓励和扶贫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他们克服了“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大力发展烤烟和水稻轮作种植,由开始的几亩,发展到现在流转土地220多亩,水稻300多亩。其中身残志坚的何三仔,今年种烤烟170余亩,水稻180余亩,毛收入80多万元,还带动贫困户40多人务工增收。他们不但自己脱贫奔小康,还为村里群众树立了“靠人、靠天,不如自身勤奋努力”的致富理念。

再有,就是培育致富带头人何国平、何土石、何超及何平、李样华夫妇。自2017年起,工作队推荐他们到长沙参加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培训回来后,工作队与他们谈心、规划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扶贫资金支持,何土石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社——田湘逢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始发展产业,保底收购农副产品,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并担任了村支书。何国平、何平建立了自己的养殖基地,其中何平夫妇的“芊然生态养牛场”,在工作队的指导和帮助下,先后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形成了年养菜牛50多头的规模,实现了年产值100万元的毛收入。还利用牛粪等有机肥,种植有机水稻15亩,年产值3万元左右,同时带动20多个贫困人口务工增收,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今后,刘河村将在‘十四五’期间按发展规划逐步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新农村。”一位村干部满怀信心地说。

来源:红网

作者:利林 声军 新服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0/12/25/879187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