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毛俊村。
开栏的话: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社会大局稳定。近年来,湖南的一些乡村先后开展了乡村善治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非常可观的成效和值得肯定的经验。红网时刻特开设《善治乡村·聚力振兴》专栏,集中推介这些好经验、好做法,为湖南乡村振兴助力。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蓝山县报道
村民来自12个省、72个县,全村常住人口5100余人却多达103个姓氏,分辖于29个村民小组。宗族观念强烈,生活礼俗迥异,甚至连语言沟通都存在障碍,这样的村子如何管理?如何兴旺?
这就是位于蓝山县东部的毛俊镇毛俊村。由“失控村”到文明村、从“贫困村”到富裕村,毛俊村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了一曲乡村嬗变的时代之歌。
毛俊村位于湘南边陲、俊水河畔,与郴州市临武县、广东省连州市相邻,地理位置优越。
过去,这里因水运而兴,因商业而聚。然而,复杂的人员结构,也让这里一度成为“问题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毛俊村村民法制意识淡薄,一些恶势力横行,曾被称为“牛鬼蛇神聚集地”,村支两委办公场地一度被冲击占用。
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原书记廖仁旺以一句“贪污一分钱,认罚一万元”的铮铮誓言,将几近瘫痪的村级组织建成民心所向的战斗堡垒。带领村里的党员各自认领“责任田”,带头参加义务巡逻队、禁毒禁赌协会等团体组织,积极组织“党建+网格管理”“党建+十户联防”等活动,把治理工作提在突出位置,让村里的治安状况,村风民风为之一变。
毛俊村是“全国文明村”。
“村里已经连续20多年没有越级信访和刑事犯罪了。”毛俊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流武说,村民的摩托车晚上都是放在屋外的,根本不用担心被偷。
随着村里的发展环境向好,毛俊村村支两委把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作为全村的中心工作。
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实行村委会托管,再承包给种植大户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农业。目前,全村90%的土地实现流转,种植香芋、葡萄、冬瓜、莲子、砂糖橘等。
另一方面,支持发展私营企业和工商业、建筑业,现在,全村上千万元私营企业两家,竹木加工业20家,个体工商户38个,以及建筑行业80多人。
近年来,毛俊村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现在的日子,以前不敢想。”今年88岁的洪财定如今是儿孙满堂,家里的三层小楼仅二次装修就花费了四十多万元。
“‘小河涨水大河满’,通过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改造建设村自来水站、村集体商铺等等,毛俊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壮大,2020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750余万元,全村人平纯收入已达到19800元。”毛俊镇党委书记唐辉告诉记者,毛俊村的改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消除了姓氏与姓氏、宗族与宗族之间的隔阂,让村民们有了规则意识,让村民们对基层党组织有了百分之百的信任。
村民颜春生在今年的换届中当选成为了毛俊村村支两委的一员,而颜姓在村里仅他家一户。
“近年来,我们坚持‘全民参与、全民知晓、全民遵守’适时修订村规民约。”毛俊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唐昭敏告诉记者,村里进行正向引导,对于好做法、好风气进行鼓励奖励,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每年开展“文明家庭”“敬老模范”“遵纪守法模范”“好媳妇”等评比评选活动,对“五爱星、法纪星、团结星、新风星、致富星”等“十星户”予以奖励并张榜表彰。
毛俊村村民陈英学在蓝山县城租住时,与2名偷盗摩托车犯罪嫌疑人奋勇搏斗身中数刀,获评“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同时,在廖仁旺的主导下,村里创建了一整套闭合的财务监督制度,做到“帐由民算”,对村集体经济的收支,实行六支笔签字审批管理,重点用于公共支出和扶贫助弱,收入开支全部公开公示。
村里的百姓广场。
“经济问题是乡村治理的‘牛鼻子’。”廖仁旺说,在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不光要让老百姓“富口袋”“富脑袋”,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要让老百姓有“归属感”,对生养自己的乡村认可,对乡村里的基层组织信任。
政通人和,则百业振兴。
近年来,毛俊村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示范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已然成为享誉三湘,乃至全国的“明星村”。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江雪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