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星云丨永州市:组建“引商引才引客”小分队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永州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双招双引”,特别是去年10月份以来,在全省率先组建“引商引才引客”小分队,将商才客深度融合,同步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客引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突出“闯”,构建引商引才引客新局面

选派年轻干部“闯”湾区。向大湾区高标准派驻“三引”小分队,重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组建5支共25人的引商引才引客小分队,每支小分队按梯次分别由80后副处级干部任队长、两名85后正科级和两名90后副科级干部为队员,奔赴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湾区一线,常驻大湾区承接产才转移。既保证把最优秀的干部资源放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又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搭建平台,最大限度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建强运行机制“闯”新路。高规格成立永州市招商委员会,出台《永州市“三引”小分队工作管理办法》,整合市县两级资源,小分队精准实施“前端招引”,摸底意向入永商才客,做好宣传、联络、服务工作;县区、园区压实责任“后端落地”,跟踪对接商才客项目考察谈判落地,形成“统揽全局、统领资源、统筹协作”的高效运行新机制。

注重实战实训“闯”合力。商务、人才、文旅部门统一汇编优惠政策、产才旅目录,统一系统培训,小分队成为“实战练兵”的专家。财政部门全方位提供办公、生活保障,解决小分队后顾之忧。组织部门负责考核评比,在经济主战场发现人才,增添活力。

图片

永州市“引商引才引客”小分队授旗仪式。

聚焦“创”,探索与大湾区联动新模式

联动发展“创强”。以园区为载体,推进永州与大湾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永州空间载体优势和大湾区在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产业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建立“孵化在大湾区、产业化在永州、研发在大湾区、生产在永州”的跨区域联动发展模式。

平台搭建“创优”。积极推动与大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现已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大力建设科创飞地,与大湾区科创平台合作建立离岸孵化中心和科创飞地平台,在大湾区建立科创飞地平台4家,联合孵化中心2家,10余家在孵企业围绕永州产业发展的瓶颈开展技术攻关。

共享人才“创造”。针对后发地区引人留人难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方式,精准对接大湾区人才创新成果的转化需求和永州产业链布局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创中国“院士专家永州行”活动,已成功对接华裔科学家陈小茹博士团队来永开展科研指导。

图片

在深圳举办“深圳·永州协同创新跨区域联动发展座谈会”。

着力“干”,彰显产才融合发展新成效

在招商引资上“苦干”。围绕全市六大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构建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发展格局。分别在深圳市、东莞市举办制造业招商引资暨招才引智推介会、电子信息产业暨乡村振兴招商推介会等,累计现场签约项目103个、总投资近560.3亿元。三引小分队精准对接,有效策应江华县“马达之城”、蓝山县“皮具箱包之都”等特色以商引商,现已签约招商项目8个、投资总额25.3亿元。

图片

深圳小分队在深圳科技园洽谈项目合作条款。

在招才引智上“狠干”。树牢人才引领发展理念,点燃人才“引擎”,重点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激活发展新动能。广泛摸底建立大湾区优秀乡贤人才库,现已纳入优秀乡贤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660名。靶向引进一批解决“卡脖子”技术的高精尖缺人才,小分队入驻以来,已分别签约引进高性能纳米涂层新材料和高级光学柔性新材料项目。全市目前已全职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000余人、人才项目87个、人才团队151个。

在招客引流上“实干”。以打造“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品牌、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名城为抓手,成立永州市文旅产业联盟,建立全市文旅专家库,入库专家87人,聘请6名国家级专家学者担任永州市旅游顾问,先后召开文旅推介会、旅游发展大会,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对永州文化进行宣传推介,通过理事会制度吸纳40余名文化名人为永州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红星云

作者:永州市委组织部

编辑:王杨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