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令问三问——与唐代江华县令瞿令问的隔空问教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聆听一曲新歌,神往一位古人。

去年七月,有幸到中唐江华县令、书法家瞿令问主政地履职,蹚水拜谒瞿令问书丹的《阳华岩铭》,攀崖登临瞿令问打造的寒亭,千年之后,掠过的溪风再不是中唐之风,爬过的山径不再是中唐栈道,但倾慕之情驱使我迫切想要走近这位中年书者和从幕僚提携的县令,与他相拥来一次跨越千年的隔空对话。

不问生平问友道

“年龄几何?家居何处?”是我第一个想问却不愿问的问题。遍查资料,您的生平——“瞿令问,一作令闻,生平无考,或以为望出博陵(今河南蠡县),唐代宗时人。历道州江华县令,为元结道州刺史下属。工书,尤工杂体篆及八分。”

“生平无考”“或以为望出博陵”着实让我有点悲凉。我以为,能被历史明载生平者大凡两类人:一是大忠大奸为正史所载,二是后世显赫为家史所载。作为唐代1557个县“流水的县令”之一,您的声名地位可能还不够入史;您瞿氏后人可能也不够显赫和人才辈出,以致地方志和家谱未曾详记生平。

“生卒由他,知者知之”,洒脱如您。

在您之前,吟哦“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唐初诗人张若虚孤篇压全唐,其生卒无考;与您同代,问道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的唐代诗僧寒山生前寂寂无名,死后风靡海内外被人膜拜千年,其生卒无考;以唐篆名世、自称“斯翁(李斯)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道也”的李阳冰,同样“生卒年不详”。

知者知之。您的“知者”知交当属元结。元结(719-772年),是您的同乡、您的东家、您的直接上司。对于这位大器晚成的中唐进士、义烈刚劲的卫国义士、率性方直的灵魂写手、纵情山水的摩崖隐士,他的生卒、他的履历,您铭记于心。

天宝十二年(753年),中进士。乾元二年(759年),任右金吾兵曹参军,在家乡河南招募5000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之后,曾领兵镇守九江。广德元年(763年)出任道州刺史;大历元年(766年)再任道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调赴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大历四年(769年),营居浯溪为母守制。大历七年(772年)春丁忧结束奉诏入京,受代宗器重。四月,染病去世,归葬河南鲁山。元结去世后,您与其故吏大历令刘衮,故将张满、赵温、张协、王进兴等感念旧恩,送丧以终葬,竭资鬻石,愿垂美以述诚。

我揣度,您是在抗击史思明叛军战斗中投奔元结作其军事幕僚;在元结出任道州刺史后被推荐任江华县令。一生追随,珠联璧合。抗击叛军,您俩一呼一应;领兵守城,您俩一问一对;体恤民情,您俩一心一意;山水摩崖,您俩一文一书。

得友如此,何论生卒?今世有知音,后世知者知。如此,甚好!

不问篆籀问摩崖

您篆籀之长自是不必问。元结评价您“艺兼篆籀”;叶昌炽《语石》说,唐代篆书您与李阳冰、袁滋鼎足而三;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称,“有唐一代悬针之篆,当推瞿氏为第一”。

对于篆籀之法,您娓娓道来:“篆书即掾书,亦即官书。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小篆是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去繁就简而成,是秦始皇实施‘书同文’采用的字体。汉代因为隶书兴起,篆书多作为碑额、瓦当、印玺等典重场合的字体。三国魏晋时期,篆书的地位进一步没落……”

唐篆因您与李阳冰的出现,以“极简风”洗尽了篆书发展的千年颓势。李阳冰篆法继承了李斯小篆的笔法,并创造出“格峻”“力猛”“功备”铁线篆风格,使篆书艺术在汉代以后出现了又一座高峰。您的篆书建立在秦人小篆基础之上,自玉著篆引笔直下,细末纤直状如悬针,将书写性与装饰性巧妙结合,别具新貌。

同治《江华县志》称您“善篆书,永道间金石铭识多其遗迹。”永泰至大历年间,元结撰文、您书写,铭刻于摩崖,开创了湘桂两地摩崖石刻之风,留下了重要的石刻文化遗产。

元结在永州开发多处摩崖石刻,所作诗文多有上石者。历经千年,现存九方,其中五方为您所书。

唐永泰元年(765年),元结于道州西山南建舜祠,邀您以隶书写其撰写的《舜祠表》,刻于石上以彰舜德,“大舜于生人,宜以类乎天地;生人奉大舜,宜万世而不厌”。惜舜祠早已不存,碑石仅存数字可辨识。

唐永泰二年(766年),元结任道州刺史巡察属县江华,您引荐他参观阳华岩。阳华岩无疑是江华的神岩,江华之名源于此岩。(公元621年析冯乘县时,因县治位于阳华岩之江南,而命名为“江华”。)

阳华岩山秀、泉清、岩异,令人心旷神怡。元结大为惊奇,写下名篇《阳华岩铭有序》,称道“九疑万峰,不如阳华。”您仿照魏《正始三体石经》(241年)体例,以“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这一摩崖石刻名显、文美、字特,人称“三绝碑”。此后,勒石铭文者纷至沓来,时历唐、宋、明、清诸朝,聚楷、行、草、隶、篆体于一岩,纳诗、词、图、铭、记于一地,可辨析者41方,为江华石刻书法集大成者。因元结推崇“阳华巉巉,其下可家”,南宋朝议大夫、诗人李长庚(宁远人)晚年定居于此,终老一生,逝世后落葬阳华岩附近。

余兴未了,您邀请元结移步城南您新近构建之山亭。您介绍说“县南水石相映,望之可爱。相传不可登临。俾求之。得洞穴而入,栈险以通之,始得构茅亭于石上。及亭成也,所以阶槛凭空,下临长江,轩楹云端,上齐绝颠。若旦暮景气,烟霭异色,苍苍石墉,含映水木。”求元结赐亭名。“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元结弃胜景和政绩而言“天时”,将之命名为“寒亭”。事后您书丹刻之亭背,是为《寒亭记》碑。

同年十一月,您拜见元结,游玩道州城东左湖小石山,元结以山颠“窳石”作文,您篆体书《窳尊铭》。清代金石家瞿仲溶评价“结体遒劲,所用古文,皆有住所,无一字杜撰,以此见公篆学之精深,实于唐宋诸儒中,卓然可称者。”

第二年,您随元结造访祁阳浯溪,元结撰《峿台铭》,您以悬针篆书之。铭文“谁厌朝市,羁牵局促。借君此台,壹纵心目。”给人无限启迪。

千百年后,人去台空祠毁,唯文在、石在、摩崖在。

不问政绩问寒亭

您的政绩,《江华县志·职官》载:“后人重其名,为祠之,冠邑名宦焉。”在江华,您所见美好。从县史的点滴中,我也窥见一斑。

江华区划为唐朝所重。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道州),分冯乘县置江华县,隶营州(道州)。684年,武则天因避其祖父武华讳,改江华为云溪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名江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永州复名零陵郡,道州改名江华郡,治营道。江华行政地位大为提高。

江华文风为唐时所盛。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登基之年江华始建文庙,规制高,面积达12000平方米,唐宋年间培养进士55人。这是永州历史上五座文庙中始建时间最早、现存面积最大的文庙(道州文庙,始建于唐元和七年812年,现基本损毁;宁远文庙始建于宋乾德三年965年,现占地面积约10300平方米;零陵文庙始建于宋喜定初年1208年,现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新田文庙始建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现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

江华胜景为唐人所好。唐代诗文有不少咏唱江华之作。元结、柳宗元和有“大历十才子”之称的钱起、崔峒等人皆讴歌过江华名胜和风土人情。江华很生态,“江华胜事接湘滨,千里湖山入兴新。”江华很安宁,“海内厌兵革,骚骚二十年。阳华洞中人,似不知乱焉。”江华很富足,“乳水田肥宜稻梁,禾苗如油米粒长。米色如珈酒如玉。酒熟犹闻松节香。”……

这一切,为您所见亦有您之功。“炎蒸之地,而清凉可安”,您铭记着元结“寒亭记”之告诫,永葆清凉清醒。不在乎身后百姓“祠之”的纪念,不在乎史志“冠邑名宦”的评判。主政江华,您求自己梦安,求一方平安。您的脚步,更多停驻在江华山水间,阳华胜览、寒亭秋色、洄溪寿域、秦岩深处、梧岭南屏……这些有幽有峻的山水,是您——一个中原文人、书者心灵呐喊的出口。您用精美的书法刻石,千秋万代为江华广告——九疑万峰,不如阳华!

(作者万汝青 系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红网

作者:万汝青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2/04/30/1118484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