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村振兴一线战场上,充满着各类奋斗足迹、鲜活事迹,有沾满泥土的芬芳,有令人欣喜的变化,有干群协作的团结,也有嘘寒问暖的温情,更有蓬勃发展的朝气。红网时刻新闻聚焦乡村振兴一线各类细节故事,以微观视角生动展现乡村振兴战场上的各色样貌。
红网时刻新闻7月4日讯(记者 刘炜翔 通讯员 刘威 徐今妙)6月28日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长山村,由中南大学乡村振兴工作队帮助修建的凉亭广场里,不少村民聚集于此,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闹非凡。
现在,这里不仅是夏日纳凉佳地,还成了倾听民声、暖民心的“诞生地”。
“村口红薯粉厂旁通往紫薇山的道路需要硬化……凉亭的路灯希望快点建成……”
“村里主干道一些陡坡路旁的围栏要加固……”
“要修复被大雨冲刷严重的路基……”
“部分水渠损坏严重,需尽快维修……”
大家心中最殷切的期盼、最真实的想法在这里得以“吐露”。
村民聚集在凉亭广场内。
“好的,各位老乡,今晚你们提的这些问题和建议非常好,我们工作队和村干部都已经详细记录下来了,一定扎实推进,切实解决好各类问题,欢迎大家多监督多提意见!”工作队长曹斌义正言辞又不失温情地说道,话音刚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为了更好地收集村情民意,真正让村民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工作队以“五联系 五到户”主题活动为总抓手,定期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通过一起参加劳动,定期开展“民情恳谈会”,与村民们交真心、听真话、知真情、解难事,畅通沟通渠道、架起一座稳固的“沟通桥梁”,真正走进村民的心里去,激发村民干事的热情,从而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效。
自2021年7月驻村以来,工作队深入开展“一拆二改三归四化五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做好600亩江华苦茶生态种植示范园、230亩中南大学蔬菜直供基地项目建设,为村民创造100余个长期固定工作岗位,帮助每月增收1500余元,有效解决已脱贫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工作队充分发挥后盾单位优势,积极聘请相应专家来村对村民们进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村民劳动技能水平,用“授人以渔”的方式让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来源:红网
作者:刘炜翔 刘威 徐今妙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