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山水之名相聚潇湘之源 汇文学之光书写时代新篇

bce38fc4-e1ef-42d2-9300-92fa3ff2a3f0.jpg

微信图片_20220712102058_副本.jpg

7月3日-9日,2022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青山碧水新湖南”文学采风活动暨湖南省第十一期专题文学(散文)研修班在永州开展。(朱前 摄)

相关链接:征文启事丨读永州八记,约天下文章 2022中国(永州)山水散文征文大赛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袁思蕾 胡邦建 实习生 张婉仪 永州报道

一千余年前,柳宗元踏入永州,寄情于山水,写下千古名篇;一千余年后,他的后继者们循着他的足迹,开启文学新篇。

7月3日-9日,2022中国(永州)山水散文节“青山碧水新湖南”文学采风活动暨湖南省第十一期专题文学(散文)研修班在永州开展。

一周时间,来自全省各地和广西的40余名学员、作家、文友,遍访永州市区、道县、江华县、江永县等多地人文景点,用脚步丈量永州这片热土,与全国知名散文作家一道,同研文章之法,共叙文学情怀,挥洒笔墨才情,书写潇湘之美。

山水相随,文脉绵延

这是一段追山逐水,回望诗文故地,与古人神游的旅程。

文学采风现场。

文学采风现场。

采风团成员漫步愚溪两岸,重读《永州八记》中的《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找寻柳宗元笔下描写的山水景致,开启古人与今人的对话;在柳子庙里,深入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发现其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历史和命运;在周敦颐故里,细心感受圣贤气息,品读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走进周家大院、上甘棠村古村落,在古建筑中徜徉,感受时光留下的印记;抬头仰望岩壁上的摩崖石刻,领略中国书法之美、汉字之奇……

一路上,由学员、作家、文友组成的采风团一边行走、一边感悟。他们用心记录所见所闻,充分交流感受体会,在山水间寻找创作灵感,于历史长河中拾取创作素材,在走读中领略潇湘之美、品读永州这本“书”。

“这里古风悠存,感觉很不错。”在上甘棠村,李亚莉说,在这里,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村民恬淡安然,拥有极强的归属感,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深扎大地、不断延展的现实基础,“对于个人而言,找到自己的根,并从中汲取营养,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踏实。因此,我们需要找寻到自己文化的‘根’,而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它。”

诗文相伴,打卡潇湘

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盘活当地文旅资源,为地区发展注入文化力量的创新之举。

微信图片_20220703223123.jpg

7月3日晚,湖南省第十一期专题文学(散文)研修班开班典礼在永州举行。(朱前 摄)

国内散文名家开讲授课。

这次将文学研修班和采风创作活动结合举办,并将永州精品旅游线路融入其中,可以说是开省内之先河。

参与此次活动的学员、作家、文友,从永州零陵出发,一路南下,进道县、入江永、到江华,每到一地,都邀请国内散文名家开讲授课。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文创一级作家王剑冰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与审美取向》;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文创一级作家陆春祥生动分享《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的要义;湖南省散文学会会长、文创一级作家梁瑞郴畅聊《永州八记》及其山水散文写作;湖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刘克邦漫谈散文创作中的五个“不”;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文创一级作家谢宗玉解析这个时代的阅读纠结与写作流变。研修班学员在行走中追寻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于山水中放情抒怀,更在与文学名家的交流互动中承继文学之事业。

结业仪式现场。

这次采风路线串联起了湖湘探源之旅、瑶寨康养之旅、石刻研学之旅、古村探秘之旅与红色解码之旅这五条永州精品旅游线路中的精华景点,文学名家与文坛新秀通过这次活动走进永州,徜徉在青山绿水间,慢下来品味永州。他们在学习和采风活动结束之后,将提交一篇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希望能通过文字,发挥文学的力量吸引更多人来到永州、爱上永州,将永州之美告诉给更多人,让更多人读着诗文打卡永州。

播撒种子,期待花开

这是一个个汇集文学力量,传播文学之美,让更多青年走进文学世界的生动课堂。

作家走进永州多地中学开展文学讲座。

永州当地学生现场聆听讲座,感受文学滋养。

活动期间,知名作家奉荣梅、杨丹、方雪梅、刘翼平、吴茂盛走进永州市第一中学、道县二中、江永一中开展文学讲座,与青年学生畅谈写作经历,分享文学创作之路。

“文学写作要有一种在场感,要将历史和生活与现实相融合,设身处地,努力让自己和古人进行灵魂的对话。”“文学作品要用小切口反映大时代,作家必须关注这个火热的时代,为作品打下时代烙印。”“写作是靠长期积累的,要敬畏文字。”……在设问与回答中,作家们倾囊相授,将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传授给青年学生,打开一扇文学之窗,让他们可以感受更多来自文学的滋养。

“要多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中多观察、多思考。”“写作一定要注重视觉的想象力,把握好‘声态形色味’五个角度。”“文章的抒情和感慨要建立在具体事例的基础上。”“要有发散性思维,远离扁平化的描写。”“文章中要多用动词、名词,少用连词、形容词。”……作家们也向同学们提供了具体的写作建议,让他们可以将写作融于日常学习,更好地记录生活,更顺畅地表达,以此收获来自文学世界的嘉奖。

脚踏大地,践行文道

这是一场深入文学现场,发现鲜活创作素材,书写时代新篇的实践。

文学采风现场。

文学采风现场。

短短一周,采风团一行行程紧密,创作灵感时刻涌现,他们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践行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学创作要义。

参观完陈树湘红色文化园、何宝珍故居等红色景区,廖良魁感触颇深。“永州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值得我们发掘和铭记。”一直在研究红色出版物的他表示,自己对陈树湘红色文化园十分感兴趣,“希望能从中感悟永州的红色文化,为今后创作红色题材的文章积累素材。”

“这个很值得写一写!”在千家峒,一些采风团成员从瑶民口中了解了瑶族民间古文献《千家峒源流记》中所记载的往事和千家峒峒标的由来,得知当年千家峒十二姓瑶民因官兵进剿千家峒被迫逃离,临行前将一只牛角锯成十二截,每姓瑶民保存一截,商定五百年后再回来。对此,他们表达了自己的创作兴趣,并表示,千家峒古老而神秘瑶族文化深邃而神奇,这些都是绝佳的文学创作素材,值得好好运用转化。

李零在聆听完名家授课后表示,散文创作需要立足大地的烟火味,从自我的体验和别人的经历出发,在生命历程中多走读、多观看,多种途径直接和间接地扎根大地,体味人间冷暖、山川四季、文化魅力、杂忆随想,透过一地鸡毛的生活和庞杂的世界,悟出写透“生活在自身当中”的文章。同时,观察洞悉别人的生活,用恰到好处的细节和精准的文字打动读者,反映时代主题和社会变迁。

如何书写好“新永州八记”?韦秀观说:“我们不但要走读山水,而且要浸入其中,抵达内核,从人类整个文化文明的视野把握文学创作的方位,才有可能更好地呈现和擦亮‘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文旅新名片,赓续柳宗元等文化先贤留下的千年文脉。”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胡邦建 张婉仪

编辑:施文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2/07/12/1151479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