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3日讯(通讯员 黄新 陈欣)今年7月份以来,永州市进入高温干旱时节,新田提前谋划,精准施策,通过县财政统筹整合资金,引导农户大力实施以“抗旱电排”为主的农田“五小”水利项目,打通粮食生产基地的“毛细血管”,提升抗旱减灾保丰收能力。
9月1日,在陶岭镇郑家村,稻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块块绿色的地毯,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村支书蒋荣发在电排房里,拧开水管阀门,按下电排抽水开关,不到一分钟,下游蓄水渠里的水,便输送到了上游灌溉水渠里,缓缓流进每丘稻田。
蒋荣发介绍,郑家村今年共种植水稻250亩,由于持续干旱无雨天气,加之上游渠道引不来“源头活水”,导致下游近百亩稻田得不到灌溉,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抗旱电排及时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也消除了种粮户们的后顾之忧。“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今年大旱年情,政府给我们安装了抗旱电排,水稻生产我们有信心达到预定的目标。”
新圩镇是粮食生产重镇。持续的高温无雨天气,致使辖区三占塘村近300亩农田干旱缺水,水稻将面临减产或绝收,村民束手无策,望田兴叹。农业、电力等部门通力协作,规划选址,架设电网,铺设管道……仅用十天时间,一个可满足300多亩农田灌溉的抗旱电排项目,便顺利完工投入使用,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三占塘村车田网格支书邓国庆乐呵呵地说:“这么大的水抽上来,村民们都喜欢得不得了,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以来,新田县共实施“五小”水利项目89个。其中,7月份以后新增建电排30座、水轮泵站2座,新修山塘2座、3500米渠道5条。截至目前,89个项目全部完工,切实解决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面对干旱天气,新田县还派出了13个粮食生产和抗旱救灾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旱情,指导村组开展“一村一策”抗旱改制工作。通过建设“五小”水利设施,抢插晚稻5千亩,改种秋大豆、秋玉米等旱作9460亩。
来源:红网
作者:黄新 陈欣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