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县红色印记⑳丨红色故事:一根扁担送军行

图片6.jpg

湖南道县上关桥潇水河段。周镜忠/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小峰 周镜忠 李胜全 道县报道

长征路上,红军经过的地方所建的许多革命文物纪念馆内,能看到不少的扁担。它们的主人,有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有叱咤风云的将领,也有不知姓名的士兵。在遵义市中心的遵义会议纪念馆内有一根扁担,同样简陋朴拙,同样斑驳乌黑,却只是来自道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在它的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一根扁担送军行”故事。

1934年11月18日,红军红四团占领湖南道县,接着大部队就跟着开进了县城,红军在道县城筹款筹粮、休整,为即将打响的湘江战役作充分的准备。在道县进行休整后再出发,红军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舍不得从江西老家辛苦带来的各种东西,特别是一些机器、书籍、文件、日用品等仍然带着,仍旧是坛坛罐罐甬道式前进。从道县出发,红军需要一定数量的挑夫,不少道县人踊跃为红军挑担子。

听说红军需要挑夫,有一个来自道县上关名叫罗素珍(另一说彭素贞)的妇女主动请缨帮红军挑担子。当红军问她为什么要来帮红军挑担子时,罗素珍说:“前几天,红军在城隍庙打土豪劣绅斗地主,分米粮布匹给穷人,我还分了半匹布,我觉得红军是好人。”红军连长说:“挑担子是重体力活,你一名弱女子,能吃得消吗,你还是请回吧!”罗素珍说:“我从小就做体力活,别看是个女子,力气大着呢,我还会犁田,你们相信吗?”罗素珍边说边撸起袖子,向红军展示她粗壮的手臂,围观的红军都笑了。为了不打击罗素珍的积极性,连长说:“要不这样吧,你试着挑一下担子,要是累了挑不动了,你随时可以返回家里去。”罗素珍答应了。一路上,罗素珍十分坚强,从没叫过一声累,战士们都十分佩服她。

罗素珍挑着担子从道县出发,进广西灌阳,过湘江。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罗素珍幸运地活了下来,虽然负伤多处,但她身上的担子从来没有丢。湘江战役后,红军继续前进,考虑到罗素珍是一个妇女,前面困难重重,于是红军劝罗素珍回去,可是罗素珍多次拒绝了。罗素珍决定一如既往地跟着红军走,因为她跟着红军,到处亲情涌动,有关怀有温暖、虽苦犹甜。就这样,这位一路上备受红军长征精神感染的坚强女性,在接下来的40天里,走过了三个省17个县,行程2500多里,硬是把红军送到了贵州境内,才依依不舍返回家乡道县。

罗素珍帮红军挑担到贵州的感人故事,被长征时经过道县的老红军口口相传。罗素珍的事迹是道县人民支援红军的一个典型事例,罗素珍的故事,反映了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深。其实,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播种机”,红色足迹所到之处,涌现了太多的“罗素珍”,两万五千里,他们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支持和捍卫着长征,并成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基石。

相关阅读:

道县红色印记①丨红色故事:一个竹碗寄深情

道县红色印记②丨红色故事:一座浮桥迎红军

道县红色印记③丨红色故事:一杆步枪提士气

道县红色印记④丨红色故事:一座古城阻敌兵

道县红色印记⑤丨红色故事:一口古井续恩情

道县红色印记⑥丨红色故事:一扇木门行军急

道县红色印记⑦丨红色故事:一座古桥慰红军

道县红色印记⑧丨红色故事:一个决策引争论

道县红色印记⑨丨红色故事:一组命令出重围

道县红色印记⑩丨红色故事:一支后卫担重任

道县红色印记⑪丨红色故事:一把风药暖心田

道县红色印记⑫丨红色故事:一条标语宣传广

道县红色印记⑬丨红色故事:一块竹片写借据

道县红色印记⑭丨红色故事:一个关口启征程

道县红色印记⑮丨红色故事:一个村落再动员

道县红色印记⑯丨红色故事:一个红薯严纪律

道县红色印记⑰丨红色故事:一条大江遭敌袭

道县红色印记⑱丨红色故事:一座山岭生离别

道县红色印记⑲丨红色故事:一个渡口变通途

来源:红网

作者:唐小峰 周镜忠 李胜全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2/09/23/1186178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