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9日讯(通讯员 陈健林 义玉萍)今年以来,江永县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培训、科研咨询和队伍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大力实施乡镇党校上联专家、教师,下联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双联行动”,“田间课堂”示范讲、“名嘴课堂”深入讲、领导干部带头讲、“周末课堂”鲜活讲……县乡(镇)牵手共进,拓宽教改思路,创新宣讲思路,不断推动教学工作提质增效,推进基层党校教育培训工作齐头并进。
田间课堂示范讲 乡村振兴“赋能量”
时下,正值果树发芽、开花、孕育果实的关键时期,粗石江、桃川等乡镇党校的“教师”把理论宣讲、科技科普送到果园,围绕果树栽植、施肥、管护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示范,手把手教群众,让大家掌握更多的管护技术。
各乡镇党校把乡镇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站所负责人、业务骨干、技术专家等纳入“兼职”师资队伍管理,全部下沉到村级一线,开设“田间课堂”。从“会场”搬到“现场”,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为党员群众讲理论、讲技术、讲政策。同时把村里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师资库,全县9个乡镇党校逐渐形成“党校教师+业务骨干+乡土人才”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系列举措,为党校师资队伍注入“源头活水”,构建起上下联动、部门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双联计划”工作有效落实。目前112名乡土人才进入师资库。采取“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40多场次,为3000多名党员群众讲理论、讲技术、讲政策。
名嘴课堂深入讲 理论宣讲“出实效”
源口瑶族乡清溪村“草根文化宣讲团”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碟筷舞形式向当地村民和外地游客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今年75岁的清溪村退休教师田万载组建了清溪村传统文化表演队等民间志愿团体。他以博物馆作为宣传主阵地,结合馆藏优良家风、红色文献资料,根据宣讲主题,以渔鼓、快板等非遗文化创新宣讲形式,自编《北京喜讯到瑶寨》宣传党的最新理论。
各乡镇党校集中开展“名嘴课堂”,把党员干部、草根宣讲员、专技人员等组成“名嘴宣讲团”,走进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从“小切口”讲“大理论”,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好政策。同时开展理论培训班,所有班次全部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课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突出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设置各乡镇地方特色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实干能力。每个村有教学实践基地,涵盖特色农业生产示范点、红色历史文化教学点、旅游研学基地等。目前,全县有200多个现场教学点,开发18个现场精品教学点。
周末课堂鲜活讲 教学模式“有花样”
讲党史故事、诗歌朗诵……在各乡镇党校的“周末课堂”上,教师利用周末时间,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专属课程,为村干部、青年干部提供润心的特色教育套餐。
各乡镇党校坚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纷纷开始开设周末课堂。根据教学计划,确定重点教学内容,乡镇党校领导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调研科研,坚持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精心打造“菜单式点课”送课上门的教学新模式,以学员切实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开发优质课程,丰富“菜单”内容,请名师、出精品,不断推出“好菜”“名菜”。同时变传统的“统一授训”为“按需送课”,送课活动建立一个由多个课程组成的课程库,实行双向选择,改变了以往由乡镇党委派人到党校听课的方式,采取村委会根据专题自由点课,党校教师送课方式进行,使农村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能知识,形成哪里有党员干部,哪里就有课堂,哪里就有送课服务的浓厚氛围。
来源:红网
作者:陈健林 义玉萍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