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郑明辉 刘雨婷 宁远报道
透过古樟树浓密的绿叶,一幢古色古香的两层青砖瓦房映入眼帘,水市镇镇政府到了。水市镇位于宁远县南部,总面积239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33个行政村,总人口7.6万人。
近年来,水市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决扛牢党管人才政治责任,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全力打造人才强镇,连续三年荣获全县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驱动党员干部赛马比拼,全镇上下创先争优成效明显。”水市镇党委书记周小丹介绍,近年来,全镇年终绩效考核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等次,先后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省级文明卫生镇、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等表彰20余项。在“人才引擎”的强力驱动下,水市镇成功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多措并举引人才,用文化激活乡情乡愁
谈到引进的代表性人才,周小丹推荐去镇里的文化客厅——“大元社”实地看看。
“大元社”的全称是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成立7年多来,直接服务了800多名农村儿童,加上间接服务的,数量将近1万。“大元社”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儿童之家”。
8月20日,周燕与孩子们在艺术节上一起欢唱。邓梦怡 摄
在一栋新建的“古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楼前,见到了“大元社”的负责人周燕。周燕给人的感觉是满脸阳光,声音爽朗。据她介绍,2018年起,大元社“乡村艺术节”连续举办了6年。今年8月份的艺术节以“种子发芽”为主题,孩子们自己布置演出现场、设计戏剧服装、组建艺术装置,在星空下的草地上弹琴、唱歌、跳舞,用艺术和外界对话,与大自然交流,取得圆满成功。
“两个月后,古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将投入使用,这里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绘画、表演和音乐的艺术殿堂。”说到这里,周燕显得比谁都高兴。
作为一名90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周燕回乡创办“大元社”,一干就是8年。水市镇在引进人才方面究竟是如何做的?面对这个问题,周小丹说:“首先是盘清人才家底,建立党政领导、企业老板、种养能手等人才台账,共11个类别、560余人,解决有人可引的问题。然后是理清人才需求,对本镇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集体经济发展等情况精准分析研判,一村一策制定发展计划,解决精准引人的问题。”
周小丹接着介绍,镇里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创新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主题活动,通过召开乡贤座谈会、人才联谊会以及发布“招募令”等方式,引导水市在外能人贤士返乡创业兴业,助力乡村振兴。
11月24日,周小丹向周燕了解古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进展情况。龚慧华 摄
“把人才引回来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要帮助回乡的人才创业兴业。”谈到镇里对“大元社”的支持,周小丹介绍,一方面是抢抓试点机遇,将游鱼井村打造为国家土地延包、宅基地改革试点村,盘活村内12座闲置旧民房,打造古琴制作坊、展示厅;另一方面是加大争资跑项力度,争取乡村振兴、省级综合改革资金600余万元,同步建设大元村文化广场、综合楼,营造水韵琴声的文化艺术环境。
资料显示,“大元社”已成功创建为中国美术学院总体艺术研究院教育实践基地、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毕业创作基地。周燕先后荣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第19届“湖南青年五四奖章”,成功当选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大元社”有力推动着水市镇的文化振兴,全镇已构建起以“大元社”、冬瓜冲土楼、大界源、烈士陵园红色文化四个点为核心的文旅景观体系;涌现出舞蹈、武术、曲艺、舞狮等9类63支文化专业队伍;每年都会举行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农民文化艺术节,群众的精神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用心用情育人才,用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从“大元社”出来,沿着新修的“产业路”走一段,转过一道弯,来到了金秋砂糖橘产业基地。放眼望去,金灿灿的柑橘,在墨绿的树叶里摇曳着醉人的果香。果农们手中的剪刀上下飞舞,不一小会,诱人可口的柑橘装满了箩筐。
“基地现有砂糖橘200亩,沃柑100亩,通过提供剪枝、下肥、除草等岗位,带动周边村庄4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3万多元。”基地负责人魏继义说:“镇里的技术员每月都会过来,基地能发展,离不开他们手把手传授的技术。”
身边的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周火玲接过话茬,近年来,水市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紧紧围绕本地的烤烟、柑橘、油茶、水稻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利用乡镇党校、田间课堂等开展定向培训。两年来,共开展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产业技能培训28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
11月24日,周小丹(左)在金秋砂糖橘产业基地了解收成情况。龚慧华 摄
农民技术的提升加速了特色产业的壮大。水市镇目前共建成“万字号”产业基地6个,形成了较为稳固的1万亩烤烟、2万亩水果、3万亩油茶、4万亩优质稻“1234”特色产业体系,烤烟生产连续五年稳产2.4万担以上,稳居全市第二。2019年,乐田农业公司生产的“黄金香柰”在中国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竞赛中,荣获“优质果品大赛银奖”,成功进入粤港澳地区的果篮。云上源家庭农场带动周边4个村200多栋土楼得到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了全镇乡村旅游发展。根据宁远县2022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九疑山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底,位于水市镇的九疑山兔产业园将成为华南区域九疑山兔配套系祖代种兔繁育中心、国家级农业产业科技园。
水市镇坚持激励与培育并重,每年都单列人才工作经费10万元,定期表彰优秀教师、医德先锋;年年投入100余万元支持种烟大户提升本领、扩大规模、致富增收。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进全镇高质量发展。目前水市镇已创建产业基地27个、经济实体70个、扶贫车间9个。2022年,水市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792元,真正实现了用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创新载体用人才,用生态擦亮绿色名片
“水市镇位于潇水河源头,地肥水美,素有‘九嶷河畔的明珠’之美誉。”周小丹介绍,他还有一个身份——九嶷河的河长。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这些年,无论寒暑,隔三岔五沿着九嶷湖的河道走一走,成了他的“规定动作”。
去往九嶷河的路上,一群人围在紫源洞村活动中心门口,热闹非凡。走过去一瞧,原来是乡村振兴后盾帮扶单位的驻村工作队员正在组织村干部、护林员开展森林防火培训和演练。
11月24日,周小丹(右)在九嶷河水市社区河段巡河。龚慧华 摄
“在生态振兴方面,我们充分享受到了后盾单位的专业人才红利。”同行的水市镇党委副书记陈健介绍,近年来,为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水市镇注重选派林学、生态学等专业人才担任九嶷河周边村的驻村干部。同时,优化九嶷河周边村的村支两委干部,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实现村支两委干部知识、年龄、性别结构“三优化”,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注入强劲动力。此外,水市镇还创新柔性引才理念,依托县自然资源局、九嶷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等乡村振兴后盾帮扶单位的专业优势,经常邀请相关单位的专业人才为镇里出谋划策,擦亮绿色生态名片。
“今年来,我们在紫源洞、九嶷湖等村相继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人工增殖放流鱼苗、森林防火演练等活动10余次,对九嶷河周边的村干部、驻村干部以及生态护林员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00余人次。”正在指导村民开展防火演练的县自然资源局驻紫源洞村工作队队长彭伟说。
谈到生态振兴,周小丹远望青山,满眼坚定。他表示,水市镇将始终坚持以全域整治助推全域美丽,引人才、育人才、用人才,将“两山”理念融入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乡村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到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福地。
来源:红网
作者:郑明辉 刘雨婷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