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丨破除基层治理“被动症” 筑牢为民服务“压舱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当前部分基层工作中存在“上网才重视,曝光才解决”的不良现象,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阻碍了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要打破这一困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需从观念革新、机制优化、能力提升等多方面精准发力。

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的理念为先导,变“被动回应”为“主动服务”。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部分基层干部之所以对群众问题“视而不见”,根源在于宗旨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服务精神。要通过常态化的思想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时刻放在心上。例如开展“基层干部民情日记”活动,要求干部每日记录走访群众发现的问题及解决进展,定期晾晒、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建立“群众诉求首接负责制”,谁最先接到群众诉求,谁负责跟进到底,杜绝推诿扯皮,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的关心与重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机制为保障,变“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完善的机制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一方面,构建全方位的问题收集机制,拓宽民意表达渠道,除传统的信访、座谈会外,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民情数据库”,实时监测群众关注点和舆情动态,提前洞察潜在问题。另一方面,健全快速响应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紧急程度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处置流程和时限要求,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一旦问题出现,能够迅速联动、高效解决。如某地建立“12345民情热线+网格化管理”模式,群众诉求直达网格,网格员限时处理反馈,有效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

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能力为支撑,变“本领恐慌”为“游刃有余”。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求基层干部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根据基层工作实际,定期开展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应急处置等专题培训,提升干部依法办事、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建立基层干部轮岗交流制度,让干部在不同岗位上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干部创新思维,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新方法,使干部面对各类问题都能从容应对。

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监督为鞭策,变“随意应付”为“认真对待”。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有效的监督是规范基层干部行为、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强化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基层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定期对干部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敷衍、不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另一方面,畅通外部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媒体积极参与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曝光问题属实的给予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让基层干部时刻保持警醒,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群众诉求。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治理是一篇大文章,破解“上网才重视,曝光才解决”困局,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秉持为民初心,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干部能力,强化监督问责,才能让基层治理的根基更加稳固,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江华瑶族自治县桥市乡人民政府 唐喆晖,江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朱全喜)

来源:红网

作者:唐喆晖 朱全喜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1/51/1513511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