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永:白首乌“变身记” 串起瑶民富民链

红网时刻新闻7月10日讯(通讯员 谢文彬 陈平成)在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的青山绿水间,曾经隐匿于山间的白首乌,如今在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摇身一变成了当地瑶民增收的“富民链”。

走进千家峒瑶族乡的白首乌种植基地,白首乌植株长势喜人,郁郁葱葱的藤蔓相互交织,在阳光下舒展着身姿,朵朵花蕾如繁星点缀其中。瑶民们正忙着采摘脆嫩的藤叶用来制作鲜茶。

江永县瑶永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卢世旺说:“白首乌浑身都是宝,7月采摘藤叶,8月采摘花朵,12月用根茎制作药膳。如今白首乌已成为可规模化种植的高效经济作物。”

白首乌是生长在都庞岭700米以上的一种珍贵植物,又名白人参,具有补肾益肝、乌发生发、养血益精、抗衰老等功效的保健草药。2012年,在外打工经商20年的卢世旺回乡尝试将白首乌从山上移栽到田里,通过4年时间反复摸索,投入30万元,终于试种成功,并将白首乌叶片用传统方法制作成茶品销售。

卢世旺介绍:“过去,我们当地瑶胞常常从山上采挖白首乌,用来治疗肾病和肠胃病。我就琢磨着,这么珍贵的草药能不能进行人工种植。经过数年的摸索和尝试,我们终于成功掌握了白首乌的人工种植技术。”

随着首批白首乌大规模种植成功,如何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成了关键问题。卢世旺决定开发白首乌茶。2017年,他在村里成立了白首乌专业合作社,为了做出高品质的茶叶,他投资建起了标准化白首乌茶生产车间,并邀请专业制茶师傅进行指导。

江永县瑶永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车间主任皮国英介绍:“白首乌茶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每一步都需严格把控。从杀青、揉捻到烘焙,只有经过这些复杂工序,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白首乌的独特风味和营养成分。”

如今,在制茶工坊里,茶香四溢。为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千家峒瑶族乡还创新性推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构建“种苗供应-技术指导-保价回收”的服务体系,确保农户稳定收益。目前,全乡白首乌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亩均产值超2万元,年总产值突破300多万元。同时,该乡还积极搭建销售平台,通过电商、展销会等多种渠道,将白首乌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来源:红网

作者:谢文彬 陈平成

编辑:左伊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1/54/1511704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