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上甘棠村,一座坐落于永州的世外桃源。
比眼睛更先感受到变化的是鼻子,清爽的空气中混杂着淡淡的稻香,属于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鸡鸭的叫声接踵而至,满眼的绿色令人眼花缭乱。2025年6月1日,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基础写作》课程田野调查小组在这里展开了调研。
千年文脉的保护与传承
江永县上甘棠村是湖南省内年代最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之一,是周氏(周如锡、周如镝后人)族人聚族而居的村庄。周氏一族世代以儒学为宗,耕读传家,从这里走出了载于族谱的101位七品以上的官员。崇学的家风和绵延的文脉,是古村落精神文化的珍贵内核,使这一大族在僻远的湘南小镇长盛不衰。
月陂亭内文天祥为周德源题写的“忠孝廉节”四字。
上甘棠村房屋多为青砖灰瓦,背靠翠屏山脉,面临谢沐河,是典型的湘南建筑风格。谢水、沐水穿村而过,步瀛桥连接东西。东边近百米的摩崖碑刻长廊名为月陂亭,是周氏家族在1000年间陆续镌刻下来的,绵延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是一部千年石刻家谱,其中还有南宋名臣文天祥为上甘棠同僚周德源题写的“忠孝廉节”四字。这些文化遗存是古村落历史的“见证者”,深藏着千年时光淬炼出的永恒魅力。
文昌阁。
从2000年开始,江永县政府致力于上甘棠村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2002年,江永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古谢沐县治遗址开发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按照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提出建设上甘棠文化旅游村的目标。2003-2007年间,上甘棠村先后完成了摩崖石刻拓印、上甘棠文物抢修、文昌阁修缮等一系列保护建设工作。文旅工作的开展不仅将上甘棠村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保留下来,更让这座古老村落焕然一新。
上甘棠博物馆。
除文物保护与开发,上甘棠村还“点石成金”,将原人民大礼堂改建为上甘棠博物馆。博物馆内设有三个展厅,80余件珍贵藏品,展厅内有“山环水抱”的自然风光介绍,“耕读传家”的人文传统展示,让游客从多方面领略古村落的独特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节假日期间,文昌阁旁的甘棠小学内常开展“家学讲堂”活动,将甘棠小学作为宣传上甘棠村忠孝文化、家风文化的研学基地,为来此研学的小朋友们提供学习场所。
甘棠小学。
文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上甘棠村积极探索、运用村内旅游资源,开展特色文旅活动。如游客可乘船沿谢沐河游览,欣赏两岸稻田风光与古村落建筑;还能观赏农民牵老牛漫步步瀛桥的经典场景。2025年五一期间,上甘棠村推出“古韵甘棠·千年之约”主题活动,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迅速传播,让上甘棠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活动期间,游客们可以漫步千年“潇贺古道”,在步瀛桥上观赏传统舞蹈,参与“银票争霸”赢取特色美食,还可以走进甘棠小学,沉浸式体验谢沐县衙审案。丰富多元的活动设置为游客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游玩体验。
上甘棠村的文旅发展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助力,村干部周雪莲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上建立账号“上甘棠小周”,宣传上甘棠村的乡村美景,让这座千年村落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我是通过抖音平台发现了这个地方,被这里的古建筑、历史文化与特色美食吸引而来。”来自蓝山县的游客张先生说道。
农家乐老板周代全在接受采访。
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人气,更形成了强劲的经济拉动力,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因客流增长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栖凤楼农家乐老板周代全说道:“近几年旅游业开发之后,我们村里的路和环境都变好了,游客也变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多了。”
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上甘棠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停车场、小吃摊和商业街区域的分布,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便利性和满意度,也为古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甘棠村商业街。
文昌阁一侧的小吃摊。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下,上甘棠村正借势焕新,以生动实践,为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书写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范本。
作者:田越、杨舒涵、杨子熹、周凯莉
指导老师:许丽君
来源:红网
作者:田越 杨舒涵 杨子熹 周凯莉
编辑:左伊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