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冷水滩: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让秸秆“变废为宝”

红网时刻新闻7月23日讯(通讯员 唐梦 曹慧璎)眼下正值农忙时节,在永州市冷水滩区的田间地头,秸秆不再是让人头疼的“废弃物”。今年全区大力推进水稻、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一项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让这些曾经的“农业垃圾”摇身一变,成为了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机肥”和养殖场上的“抢手饲料”,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路子。

牛角坝镇石溪江村早稻收割现场。曹慧璎 摄

在牛角坝镇石溪江村的早稻收割现场,两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在稻田里。金黄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而剩下的秸秆则被机器当场粉碎,均匀地撒在田垄上。张春刚的合作社今年种了2100亩双季稻,这样的秸秆还田模式,是他们多年来的“固定操作”。“你看这秸秆粉碎了直接还田,再经过旋耕机深翻,到了地里就是最好的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种出来的晚稻长势更好,还能减少化肥使用,算下来每亩地能省不少成本呢。”永州市兴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春刚介绍道。

杨村甸乡玉米种植基地秸秆回收现场。曹慧璎 摄

如果说水稻秸秆还田是“回归土壤”,那杨村甸乡的玉米秸秆则开启了“跨界之旅”。在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养殖户周盾正驾驶着牧草综合收割机,将采收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回收粉碎。这些秸秆经过加工,就成了肉牛最爱吃的青贮饲料。

“我这50多亩玉米,收完棒子后,秸秆能加工出170多吨青贮饲料,够我这50多头牛吃好几个月。以前秸秆要么烧了要么烂在地里,现在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处理难题,又省了一大笔饲料钱,真是又经济又实惠。”养殖户周盾介绍道。

冷水滩区早稻秸秆粉碎还田现场。曹慧璎 摄

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冷水滩区今年早稻种植面积达23.9万亩,大量秸秆的产生,让综合利用成为必然选择。如今,水稻灭茬粉碎还田、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技术的推广,不仅破解了秸秆处理难题,更蹚出了一条绿色农业发展新路。

工作人员向种粮大户宣传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曹慧璎 摄

“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鼓励农户和合作社开展秸秆还田、饲料化等多元化利用。目前已收获的早稻秸秆全部进行了还田,玉米秸秆全部用作饲料,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让农民尝到了甜头,这正是我们推进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的生动实践。”冷水滩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唐胜蓝介绍道。

来源:红网

作者:唐梦 曹慧璎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1/67/1514967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