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日讯(通讯员 杨谦 郭杰)6月30日,永州职院附属医院(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部外科病房内,74岁的张大爷(化名)在历经近一个月的生死博弈后,终于康复出院。这场由多学科团队(MDT)联合完成的生命保卫战,不仅展现了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综合实力,更验证了MDT模式在复杂病例中的核心价值。
危局:高龄叠加多病,手术风险如履薄冰
6月2日,张大爷(化名)因持续腹痛从当地医院转入永州职院附属医院(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部外科。经检查,张大爷同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炎及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心衰等严重基础疾病,目前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并畏寒发热,出现感染性休克风险极高。腹部外科主任周立元指出:“高龄、严重肺部基础病与急性重症感染叠加,贸然急诊手术死亡率超过30%,术后无法脱离呼吸机可能性极大。”面对这一“死亡三联征”,腹部外科上报医务部迅速启动MDT机制,医务部、呼吸内科、ICU、心内科、麻醉科、彩超室、影像科等科室专家紧急会诊,制定出“控制先行、择机手术”的分阶段治疗方案。
攻坚:三阶段接力,多学科造就生命之网
第一阶段以“稳控感染”为首要目标。6月2日22:40,腹部外科团队在彩超引导局麻下为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GD),迅速引流脓液、降低胆道压力。术后,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ICU团队联合调整呼吸支持参数,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为后续手术争取关键时间窗口。
第二阶段聚焦“根治性手术”。6月10日,在经过多学科讨论后及麻醉科精准调控下,腹部外科成功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患者转入ICU,ICU重症团队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感染源控制等措施,确保其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
第三阶段突现“生死波折”。6月12日,患者转回普外科后突发呼吸衰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与重症医学科专家连夜调整呼吸支持方案,并于次日凌晨实施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经心内一科6天的精细调理,患者心肺功能全面恢复,最终于6月26日转回普通病房。6月30日康复出院。
胜利:MDT模式铸就生命奇迹
“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是MDT模式下个体化、阶梯化治疗的典范。”腹部外科周立元主任表示,通过与彩超室蒋海龙主任联合开展PTGD引流控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感染,对一些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急诊手术病人,经过引流后局部感染控制后,联合内科改善心肺储备、控制基础疾病,再择期实施确定性手术,使围手术期死亡率从30%降至5%以下。数据显示,医院MDT团队近三年已成功救治23例高龄急腹症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40%,并发症发生率下降65%。
“面对复杂危重患者,MDT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永州职院附属医院(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未来将进一步推广MDT诊疗模式,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多学科协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筑起生命防线。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再次印证了:唯有打破学科壁垒,以整体思维应对局部病变,方能在惊涛骇浪中为生命护航。
来源:红网
作者:杨谦 郭杰
编辑:左伊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