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道县:秋播藠头正当时 秸秆还田效益高

红网时刻新闻8月14日讯(通讯员 尹俊和)立秋刚过,道县车边村的田野便奏响了秋播秋种的序曲。农户们在早稻丰收后的田地里掀起了藠头栽种热潮。当地创新利用稻秸覆盖技术、推行“一年三熟”轮作模式,让土地效益持续攀升,铺就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道县:秋播藠头正当时 秸秆还田效益高1_副本.jpg

走进车边村,连片稻田已褪去金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翻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犁开松软的泥土。村民们三三两两协作,有的挥锄开沟,有的弯腰栽种藠苗,动作娴熟利落。

“今年打算种30亩藠头,三个月后就可以卖了,基本上每亩可以卖到一万,如果行情好可以卖到一万二至一万三,种藠头利润还是很好的。”车边村藠头种植户何瑛说道。

道县:秋播藠头正当时 秸秆还田效益高2_副本.jpg

与寻常播种不同,这里栽种好的藠种地上会覆盖一层厚厚的“金色毯子”——这正是早稻收获后留下的秸秆。这些看似废弃的秸秆,如今成了当地农户增收的“绿色密码”。它们不仅为藠头幼苗撑起天然“遮阳伞”,有效锁住土壤水分,更在自然分解后化作滋养土地的有机肥。这一创新做法,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提升了土地肥力,绘就了一幅资源循环利用、效益倍增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在藠头地里铺几层稻草,太阳再大,藠头苗也晒不死,还能保住一些水分,连杂草都冒得少了。省水省工不说,关键是稻草烂在地里,就是现成的肥料。”车边村藠头种植户何瑛说道。

道县:秋播藠头正当时 秸秆还田效益高3_副本.jpg

作为拥有400多年种植历史的特色产业,车边藠头以“个大色白、脆嫩无渣”而闻名。当地创新推广的“秸秆覆盖种植藠头”技术,不仅完美解决了秸秆科学利用的难题,更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华丽转身,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除了种植技术,当地还推行“水稻+藠头+油菜”的水旱轮作模式,通过科学安排茬口,让土地效益实现“1+1+1>3”的倍增效果。这种绿色种植方式,既守住了生态底线,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以前大家最多种两季作物,收入卡在那上不去。这几年我们鼓励村民搞三季轮作,单算藠头这一项,刨去所有成本,每亩的净收入都能超过一万。再加上早稻和一季油菜,这一年三茬下来,少说能多赚4到5千的收入。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藠头。”车边村党支部委员王柳玉说道。

道县:秋播藠头正当时 秸秆还田效益高4_副本.jpg

来源:红网

作者:尹俊和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2/58/1520013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